正常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能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前,已能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幼儿在8—9个月已开始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某些词语,并对之作出恰当的动作反应,如问:“爸爸在哪里?”他就把头转向爸爸所在的方向,但这还不是对词的理解。而是对包括语言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1岁后开始真正理解词的意义,能按大人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对“摸模小兔子”、“亲亲娃娃”等指令都能正确执行。2~3岁儿童喜欢听成人讲简短的故事,能理解其含义,记住其内容。4—5岁儿童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但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如被动语态句(“珍珍被小明推倒了”)和双重否定句(“小朋友没有一个不来”)的理解一般要到6、7岁时。学龄期儿童逐渐能理解话语中的讽刺意图,如双关语、隐喻、反话及语调所表现出的细微差别。对空间方位词的理解,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里外、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对方为中心辨别左右一般要到7岁以后。 河南康复中心网认为:孤独症儿童不但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异常,对别人的语言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语言能力差的息儿可完全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含义。语言能力损害不严重的息儿在自己的家里或辅以手势时,可理解简单的指令,如妈妈指着门说“把门关上”、“把鞋拿来”等。他可以执行,而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辅以手势时则理解困难。他们不能分辨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和“把球放在盒子里”;不能同时执行两个以上方位的指令,如“把放在我床旁桌上的书拿来”。即使是语言能力损害很轻的患儿,也很难理解一些含义微妙的语言,如幽默话或双关语等,常常把成人的反话当作正面话理解,如他把玩具往地上乱扔,妈妈威胁说“你再乱扔试试”,他就真的扔起来。在学了“小猫钓鱼”一课后,有个患儿上课不专心,老师说“你像小猫一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患儿自己却不知老师是在用比喻的方法批评他,也不知同学们笑什么。 |
马丽 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原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曈心心理诊室创始人,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心理科特聘专家,郑州同心园康复中心技术督导
一、专业擅长:擅长各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青少年叛逆厌学,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北京 宣武医院,武汉心理医院,中德心理医院、河南省精神病院多次进修学习。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及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深层动力学心理治疗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前行有声—医生、患者、心理分析》。
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国控东宸
18336006977(陈老师)
郑州市二七区中原东路康复中街交叉口
13838578553(韩老师)
郑州荥阳市高村乡青少年心理疗愈基地
15737155809(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