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地市康复 > 安阳康复中心 > 正文

安阳脑瘫患儿幼儿园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3/29 21:11:49 人气: 标签:
 

郑州脑瘫患儿幼儿园

   昨天晚上,冒着小雨,跑去化学馆参加了郑州奇色花幼儿园魏慧敏和任淑婕两位美女老师的培训。两位美女老师介绍了幼儿园的发展历史,办园理念以及志愿服务情况等,中间穿插的小游戏也非常的有趣。收获不少,简单的谈下感受。融合教育最本质性的理念是伙伴和不放弃。做志愿者要去做真正有意义并且有需要的事情,饱满的热情和机智的头脑,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希望社会上对特殊儿童有更多的关注,也希望奇色花越办越好,推广到全国。

  

  “奇色花”幼儿园的前身郑州福利幼儿园,专门招收残疾人家庭的孩子,蔡蕾是这个幼儿园的园长。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纳性教育”的理念。1996年,蔡蕾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按8:1的比例接收智障特殊需要儿童,尝试选择全纳教育体系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开展融合教育。寄托她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幼儿园的名字改为“七色花”。后来因为“七色花”被人抢先注册,幼儿园改名“奇色花”。

  然而,“奇色花”的绽放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奇色花”遇到的第一道坎儿,就是失去了资金方面的支持,有关部门都有理由说这样的幼儿园不归他们管。幼儿园的性质由国有转为民办。没有了财政资金,“奇色花”要为经费奔波。众多普通幼儿家长也不理解,仿佛躲瘟疫一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转走,原本118名孩子的幼儿园,一时间只剩31名孩子。

  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教师每个月只有近百元的工资,蔡蕾自己外出打工、摆地摊,父母从老家新县赶来为她做“义工”,她甚至动员丈夫以5万元低价卖了婆家留给他们的一处房产,用以贴补幼儿园费用……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特殊需要人群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奇色花”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扶持,得到了港、澳、台以及国际儿童慈善机构、慈善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企业的资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先后有160多名残障、特殊需要儿童走出幼儿园,9人和普通孩子一样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现有普通儿童165名、特殊需要儿童20名,教职工42名。

  近年来,来自美、英、荷等全纳教育发达国家的专家不断到“奇色花”参观考察,并给予技术指导,美国全纳教育专家汤姆和苏珊夫妇前来参观指导时感慨地说:“想不到中国河南还有这样一所全纳教育的幼儿园,他们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法到位,很了不起。”

  2007年底,“奇色花”承办了海峡两岸融合教育研讨会,来自港澳台和内地的100多名专家、有关人士莅会,“奇色花”模式受到广泛好评。

  2008年10月,“奇色花幼儿园智障儿童融合教育探索与实践”项目在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主办的中国发展市场大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大奖。 孩子和“奇色花”

  “奇色花”的分班很有意思,他们不是通常的大中小班,而是根据水果的大小很感性地分为苹果班、橘子班、草莓班和樱桃班。在保证普通儿童优质教育的同时,特殊需要儿童无疑是关注的重点。

  融合是双向的,特殊需要儿童在正常化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与普通儿童之间的交往能力和亲和力,学习与同伴互动并建立自然的友谊;普通儿童在与特殊需要儿童交往中,学会理解、尊重、关爱和宽容忍让,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奇色花”通过细致观察、深入家访、综合分析,为每个特殊需要的孩子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和个别化融合教育方案,周周有计划,周周有目标。

  融合是需要超常付出的。“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孩子都不一样。对待他们更需要爱心、耐心、细心,有时候普通孩子很轻易就能学会的,对他们则需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难怪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每一点哪怕是细小的变化都那么激动欣喜。

  6岁的尧尧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去年9月,妈妈辞职带着他从南京第一次到“奇色花”,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小桌子上玩玩具,尧尧一伸手就把玩具全部打翻在地,奇怪的是,那个孩子没有生气,也没有大哭大闹,“你要想玩,我分你一半”,孩子一句话让尧尧妈妈热泪直流:这是一个有爱心的地方,是她一直寻找的地方。

  尧尧原来自控能力差、常发脾气。今年元旦前后,妈妈带他去听讲座,非常担心他在现场闹起来,但是,整整两个小时,尧尧只有两三次小声说话,劝了后就非常乖。春节时回南京过年,妈妈发现,儿子能开心主动找小朋友玩耍了。

  对特殊需要的孩子,奇色花幼儿园的老师就像是妈妈,但比妈妈更有理性。

  乐乐是个脑瘫儿,2007年9月,姐姐到郑州上大学,把他从濮阳带到了“奇色花”。每周有5天,除了在幼儿园,乐乐就跟着朱秀花老师,吃住在朱老师家里。

  朱老师发现,由于家庭的溺爱,7岁的乐乐什么都不会做,洗脸不知道用毛巾擦一把,睡觉不知道脱袜子,更不会刷牙,朱老师就一点一点教;乐乐还特别胆小,在家的时候,父母从不带他出去,也从不向亲戚朋友介绍。刚到郑州,乐乐想吃苹果就是不说出来,朱老师连问了5次,他才轻轻地点点头。

  “现在,乐乐成了我的小助手,会择菜、帮着拿东西,扫地、擦桌子等轻微的家务活都主动干,起床、睡觉都自己来。在班上和小朋友的关系也好,跳大绳、音乐课,懂得与大家配合,还敢主动举手表演节目……”

  朱老师说得兴奋,脸上泛起了红光。这是一个老师最自豪的时候。

  源源是个普通孩子,妈妈袁印霞在管城区实验小学教书。由于特殊的原因,2005年,在上大班时,源源转到了“奇色花”。一个月后,袁老师就发现女儿的变化,“以前往幼儿园送的时候,源源总嚷着放学早点接我,现在来接的时候,女儿倒不耐烦地说你咋来这么早。”袁老师对“奇色花”产生了兴趣。

  源源是个热心的孩子,老师根据他的特点,安排她和特殊需要孩子蓉蓉、敏敏、珂珂交朋友,源源从中收获了从没有过的快乐。幼儿园组织的化装舞会等新颖的活动项目,也让源源感到新鲜有趣。

  如今,袁老师和蔡蕾以及“奇色花”的很多老师都成了朋友,“奇色花”的许多实验项目研究课题都有袁老师的参与。2008年,特殊需要儿童珂珂能到管城区实验小学随班就读就有袁老师帮助。

  袁老师说:“源源已上了小学三年级,她各方面都很优秀,尤其在‘奇色花’学到的关爱、共享和责任意识,对今后成长作用太大了。”

  和源源的情况不同,普通儿童轩轩的妈妈杨君花对女儿到“奇色花”是有顾虑的,尤其是看到最初轩轩常被那些特殊需要的孩子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更是觉得心疼。她感到自己的孩子很吃亏,有一段时间甚至想为轩轩转园。

  老师们开导她:那些特殊需要孩子本意不是要打轩轩,他们也是要表达爱,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交往。老师们还现身说法:特殊需要孩子模仿能力强,看到电视里亲脸颊表示友好,抱住喜欢的老师就亲,结果老师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牙印。

  几个月后,女儿越来越高兴,回家就说幼儿园的事,并且,女儿会给她倒水,吃橘子时总要先给她拿一个,与人交往也处处表现出可贵的爱心。杨君花渐渐意识到,女儿在“奇色花”学到的是大爱,这种爱是父母无法给予的。 家长和“奇色花”

  “个体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个性的差异。”

  “生命即使有缺陷也是我们必须尊重的个体,也要无条件地接纳。”

  很难想象这样的认识全都出自那些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

  蔡蕾说,发育迟缓、自闭症、脑瘫、多重障碍,每个特殊需要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串令人感叹不已的故事。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可以想象,当确认寄予厚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是特殊需要的孩子,父母经过了怎样的心理煎熬。

  很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最初在送孩子到“奇色花”时,不填写自己的名字、职业,不愿意多说一句话。群群的爸爸最初接送他时,总戴一副墨镜,老是早送晚接。在与“奇色花”的接触中,在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交往沟通中,他们体会到了平等,而平等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的体现。

  特殊需要儿童彤彤、悠悠的父母都是成功人士,他们曾尝试着把孩子送到大家公认的一流幼儿园,托关系找人,说了多少好话,不怕多花钱,但是他们每天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你的孩子今天又惹什么事了,你的孩子今天又如何妨碍了大家。感觉幼儿园是在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外推,搞得他们整日有一种内疚感和负罪感。

  自闭症儿童小王子的妈妈为了儿子放弃了工作,专门到青岛的一家机构学习了两年,但机构里都是些状况雷同的孩子,她很担心天长日久小王子会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安阳脑瘫患儿幼儿园

  “奇色花”和这里的孩子及他们的家长构成了奇特的大家庭。蔡蕾说,“奇色花”发展过程中曾搬了5次家,2004年的一次,马上要开学了,新园址还没有着落,是家长尤其是那些普通孩子的家长奔走呼吁,才使这个大家庭解除困境。

  “奇色花”无疑是成功的,但奇色花太小太少。据了解,目前全国14岁以下特殊需要儿童有539万人。尧尧的妈妈说:“我多想把‘奇色花’搬到南京去。”

  因为容量有限,小雨、小王子都没能进入“奇色花”。小王子的妈妈放弃了原来的生意,接管了金水区的蔚兰幼儿园,尝试招收特殊需要儿童。他们与“奇色花”密切联系,得到了无私的技术支持。

  蔡蕾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融合教育,她说,迄今已有7所大学的近千名大学生到“奇色花”做过义工,这让她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一样的天空,一样的爱。这是“奇色花”的办园宗旨,也是他们的热切呼唤。
安阳脑瘫患儿幼儿园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3984秒 查询数据库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