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整体异常姿势即全身性异常姿势,即使脑瘫儿童运动发育水平较高,仍有可能对运动起到一定危害。以全身过度伸展模式为例,脑瘫儿童站立抬头时,往往会因为全身过度伸展而向后方摔倒。因此,对于整体异常姿势的治疗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 1.全身过度伸展模式 全身伸肌肌张力过高引起的以头背屈(颈过伸)为主的全身过度伸展模式,影响脑瘫儿童翻身、坐位平衡等发育。多见于年龄小于1岁的脑瘫儿童或重症脑瘫儿童。 (1)治疗原则:应以降低伸肌肌张力为主,同时增加屈肌肌力。 (2)被动运动:脑瘫儿童取坐位或俯卧位,固定脑瘫儿童躯干,治疗者以手控制脑瘫儿童头部和躯干, 在矢状面内反复牵拉颈肌和腰腹肌,以降低脑瘫儿童颈肌和躯干的肌张力。脑瘫儿童取俯卧位,治疗者轻轻压迫脑瘫儿童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使肌肉放松,在头部重力的作用下,脑瘫儿童的颈肌被牵拉。 (3)主动运动:对于小年龄组脑瘫儿童,可以采用颜色鲜艳、有声响的玩具进行上下左右移动,使脑瘫儿童在追视过程中主动运动颈肌,并诱导其躯干左右两侧肌协调收缩与舒张。对于大年龄组脑瘫儿童则可以采用语言指令的方式,反复告诉脑瘫儿童低头或抬头以控制颈部肌肉收缩和躯干左右旋转,通过颈部主动的旋转和颈屈肌的主动运动抑制颈过伸。 (4)关键点控制:治疗者选取肩关节为关键点,脑瘫儿童取坐位,治疗者被动牵拉脑瘫儿童上臂使肩关节内收,抑制颈过伸。屈曲脑瘫儿童髋关节、膝关节,使脑瘫儿童呈盘腿坐位,治疗者使脑瘫儿童上肢向前牵拉致躯干呈屈曲位,在全身屈曲状态下,颈过伸可得到抑制。治疗者也可以将脑瘫儿童坐于自己胸前,用自己的躯干抑制脑瘫儿童颈过伸,双手控制脑瘫儿童头部,两侧前臂固定脑瘫儿童的躯干并限制上肢外展运动,该动作不仅可以持续性牵拉脑瘫儿童的颈肌,还可以促通视觉和前庭感觉的输入。 2.全身屈曲模式 全身屈肌肌张力高引起的全身屈曲模式,包括近端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的屈曲、内收,远端关节如腕关节掌屈、踝关节跖屈。脑瘫儿童多采用侧卧位姿势,因为头部、躯干和四肢无法抗重力,导致弓背坐位、前倾坐位,难以实现肘支撑、手支撑、四点支撑,从而影响爬行等运动功能的发育。 (1)治疗原则:应以降低屈肌肌张力为主,同时增加伸肌肌力。 (2)被动运动:将脑瘫儿童俯卧位置于Bobath球上,握住脑瘫儿童双腿,前后推动、左右晃动,在此过程中脑瘫儿童的躯干得到牵拉。脑瘫儿童骑坐在圆滚上,治疗者于脑瘫儿童身后向上方牵拉脑瘫儿童的 上肢,并使其上肢外展外旋。脑瘫儿童仰卧位,治疗者用双手控制脑瘫儿童躯干,适度用力,通过四肢的重力作用,脑瘫儿童四肢的屈曲状态被拉伸至伸展状态。 (3)主动运动:脑瘫儿童骑在圆滚上,作蹲起运动,在起立后可以向上方抓取头顶的玩具,从而伸展躯干及四肢。 (4)关键点控制:治疗者拉握脑瘫儿童的手,将其肩关节运动至外展外旋位,可以促通躯干伸展、头部立直。在此关键点控制过程中治疗者可以根据脑瘫儿童的不同运动发育阶段,使脑瘫儿童取跪立位、坐位和站立位等不同体位进行训练。 3.全身的非对称姿势 大致分为两种:痉挛型左右差及偏瘫的非对称性。 (1)治疗原则:纠正患侧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减少两侧结构与功能的差别。 (2)被动运动:牵拉痉挛较重侧肢体,可采用关节活动术、关节松动术和肌肉牵拉技术。具体操作手法和目标应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定。 (3)主动运动:从助动运动做起,既要增加患侧或较差一侧肢体的肌力,也要促通左右两侧的协调性运动。具体的操作手法和目标应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定。主动运动时应注意区分与被动运动所选择的适应证不同,应该依据双侧差异选择力量训练的运动量。 4.不随意运动型的异常姿势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异常姿势首先体现在联合运动方面,即一部分肢体运动时,另一部分肢体或全身的肌张力同时增高;其次是运动的非对称,即脑瘫儿童难以控制自己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一个动作需做几次才能完成,往往动作起始于大范围,之后逐渐缩小运动范围;在姿势运动的起始阶段,其肌张力多突然增高。 (1)治疗原则:以单关节、局部选定的范围,进行有目的的分离动作,抑制多关节、整体、大范围的无目的姿势与动作。 (2)被动运动:将脑瘫儿童某一肢体适度地反复牵拉,同时固定其他肢体,使全身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方法的目的是使脑瘫儿童肢体运动的感觉输入与整体静止状态及全身协调运动共同形成运动感知,并不断加以强化。所选择的肢体及体位可以由治疗者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病情选择和变换。 (3)主动运动:除增强脑瘫儿童肌力训练外,更应该促通脑瘫儿童的运动认知,使脑瘫儿童能够区分整体与局部运动和运动顺序,即运动技巧的学习,实现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不应一味地进行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等力学方面的训练。 5.共济失调型的异常姿势 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的肌张力一直处于变化中,整体的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所以,抗重力姿势动作的支撑面要比正常的支撑面大,脑瘫儿童静态与动态的平衡需靠左右和前后晃动来维持。 (1)治疗原则:增加姿势和动作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在不同方向上的准确性。 (2)被动运动: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进行增强脑瘫儿童的肌力训练外,应将脑瘫儿童的运动进行分解,按照功能运动的顺序反复、被动地进行牵拉,促通感觉输入和运动感知。对于脑瘫儿童的各个近端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可以进行关节压缩治疗,以增强肌力和肌张力。 可通过肘支撑、手支撑、四点支撑等各种姿势,采取Rood技术前后左右晃动,刺激关节内感受器以增加姿势稳定性,或采取轻轻叩击的方法,以诱发抗重力伸展;跪立位、站立位时可以使用平衡板,采用Bobath技术的交替性叩击方法,使脑瘫儿童获得平衡能力。 (3)主动运动:主要进行增强肌力的训练,如: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的蹲起训练;训练腰腹肌肌力的仰卧起坐和站立位弯腰起立训练等。同时可以进行运动认知能力的训练,使脑瘫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群)运动顺序,以达到拮抗肌和主动肌之间运动及姿势的协调。 |
马丽 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原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曈心心理诊室创始人,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心理科特聘专家,郑州同心园康复中心技术督导
一、专业擅长:擅长各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青少年叛逆厌学,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北京 宣武医院,武汉心理医院,中德心理医院、河南省精神病院多次进修学习。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及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深层动力学心理治疗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前行有声—医生、患者、心理分析》。
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国控东宸
18336006977(陈老师)
郑州市二七区中原东路康复中街交叉口
13838578553(韩老师)
郑州荥阳市高村乡青少年心理疗愈基地
15737155809(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