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主要是自1998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在张鸿懿的带领下做的探索。接受音乐治疗的近20名有孤独障碍的儿童,大部分都有不同的疗效。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个案。 孤独症治疗 六年之后才显示出音乐治疗效果的男孩 何X X 男孩 1996年8月出生 入组时间:1999年9月(3岁零1个月) 主要问题:从出生到三岁一直至没有语言。偶尔叫声“爸爸”、“妈妈”。第一次叫“爸爸”、“妈妈”还是在9—10个月的时候,后来叫得越来越少了。与家人的交流常用点头、摇头,要什么东西也是拿着别人的手去指。对父母以外的人几乎没有应答,目光对视也极少。行为多动,情绪易激动、亢奋。 孤独症治疗 1999年6月经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诊断为轻度孤独症。 1999年9月开始音乐治疗。 下面是年轻的实习音乐治疗师记录的孤独症治疗,何X X初次入组时的行为观察描述: 1999年9月11日,周六上午,何X X第一次来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的音乐治疗室。他三岁刚过一个月,长着活灵活现的大眼睛,治疗室的门一开就冲了进来,对送他来的爸爸妈妈不打招呼,甚至连头都不回就在屋内到处乱跑开了。接着便忙个不停,一会儿跑到电子琴旁弹两下,一会儿又到木琴上敲两下,在鼓上敲几声……。每处都不过几秒钟。后面,他开始旁若无人的搬东西了,他把木琴的音条一个个拆下来,再一摞一摞地搬到沙发上,搬完木琴的音条又搬治疗室的其他物品,包括碰铃、小鼓、三角铁,乐器箱子里的泡沫塑料板,小凳子,小沙发靠垫……。凡是他能拿得到的搬得动的几乎地搬到了长沙发上,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为了使他获得安全感,治疗师对他的行为不进行干预,只小心翼翼的用音乐引导,何X X只在治疗师唱歌时用肢体配合了5秒钟。 孤独症治疗 1999年9月—2000年5月,何X X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作了近30次的音乐治疗训练,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改善,但语言没有明显的进展。后来,随姨母到了老家生活。孤独症治疗 2003年3月—6月何X X的母亲又带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在杏石口设立的音乐治疗室做训练,这时他的语言已大有改观,能说话能唱歌。非常喜欢上音乐治疗课。他已在正常小学上学了,由于他幸运的遇到了非常有爱心又对自闭障碍孩子的教育有经验的校长和班主任老师,宽容的环境,使华X X开始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至2005年上了四年级,语文算术成绩都在90分以上。还学了钢琴,据他的钢琴老师反映,他视谱很快,新曲目不用分手就能视奏,看两遍谱子就能背下来。 孤独症治疗 华X X的母亲认为,他的进步都与三岁就开始的音乐治疗分不开,虽然当时未能马上显示出效果,但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尚X X ,一名可爱的男孩。1999年6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张老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做了音乐治疗介绍后,尚X X随母亲来到音乐治疗室咨询,当时他的年龄是3岁7个月。 他母亲介绍了情况,经测试尚X X为高智商。他两岁时诊断为“孤独症倾向”。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拒绝与人交往。注意力分散。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肢体协调能力差。他的特点是:爱弹琴对弹琴很痴迷,他还爱听磁带,喜欢唱歌。特别爱看书,理解能力尚好。语言能力一般。 在音乐治疗室咨询的现场治疗师观察到,施X X行为的刻板较为明显,他坐在一个乐器包装箱前,反复地用手指英文字母,口里不停的重复念,据他母亲讲他认得许多英文单词,包装箱上的英文词他早就认得。 孤独症治疗 1999年9月入组做音乐治疗。至2000年5月经二十余次的治疗,大部分症状得到缓解。 “拒绝与人交往”的改善尤为明显,与治疗师建立关系方面有突出的进步,在接近治疗结束的一次课上,他微笑着对年轻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硕士生)说:“我想说一句你么爱听的话,我喜欢你们。” 他不但能听指令,与治疗师合作,而且他的音乐潜能也得到了开发。能用钢琴表达自己,并在即兴演奏中创作出很有意义的旋律。治疗师现场给他记下了曲谱: 结束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后,他去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训练班。据随访,音乐老师说他是班里音乐才能最好的两名孩子之一。 培智学校的孤独症男孩 孤独症治疗 韩X ,男孩,1989年12月出生,入组时11岁。 韩X是一个11岁的患有孤独症的男孩,具有孤独症的孩子通常所具有的俊秀的外貌,五官清秀,脸色有些苍白,面部无生气,缺少表情,一双大大的眼睛有些茫然,给人一种不太正常的印象。学校的老师都很喜欢他,都叫他的小名。 他母亲孕期先兆流产,难产,以吸引助产。在他1岁半左右,家人发现他爱玩一只做饭用的锅,每天都玩,换一只就不行,这种刻板的行为后来又发展到玩手绢。而且他的思维不连贯,回答问题时常常是后一句话又跳到别的事上去了。直到3岁半,家人发现他眼睛不与人对视,不搭理人,对妈妈、奶奶等都如此,后来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不合群,总是一个人挖泥,不说话。3岁10个月时,他被北医六院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他具有许多典型的症状:如拒绝与人交往,注意力不集中,对视时间短,对痛觉不敏感,动作不协调,多动,情绪不稳,哭叫,语言障碍,不理解数字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他不能与正常儿童交往,到了入学的年龄上了北京海淀培智学校。 学校的多项检查测试表明黄X不但患有孤独症,而且还伴有智障。他在社会交往、言语交流、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损害。他有11岁而心智只相当于6岁的孩子,并且情绪还常常失控和焦虑。 幸运的是,黄X有一个关爱他的家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非常疼爱他,并且多方面为他寻找治疗的渠道。 孤独症治疗 2001年1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在海淀培智学校开展“智力障碍儿童音乐治疗”的课题研究。选择了韩X所在的班级为实验班,他参加了音乐治疗实验班的训练。 实验班共有12名学生,其中只有韩X一人是孤独症患者。这次音乐治疗的实验课题基本是集体的形式,但对韩X的个案则尝试了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由一名音乐治疗师负责他的个案。根据培智学校训练的情况,开始没有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他建立关系,主要探索解决他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并且满足他对音乐方面的需要。据韩X的家人介绍,他从小喜欢听音乐,音乐能使他从焦虑状态安静下来。 第一阶段 孤独症治疗 第一次看到韩X是在其他老师为他们上的音乐治疗课上,情况是让人难过的,宽敞的音乐教室地上铺着绿色的地毯,两头有明亮的镜子,东头有钢琴,一侧整齐地放着装满各种乐器的柜子。十几位孩子都能听老师弹琴并做游戏,脸上洋溢着憨憨的甜美的表情,音乐气氛相当浓厚。只见黄X不在座位上,自己在一边的地毯上爬着或打滚而且还哭叫,焦虑和忧虑的表情让人感到他不在这个世界里。治疗师试图拉他的手接近他,但他不愿意,他主要是不愿意和那些孩子一块活动,这是他内心矛盾的表现,因为他愿意呆在这教室里而不参加集体活动,是缺乏与人交往的信心或是安全感。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终于有一些改变,黄X似乎是在小组环境的音乐体验中得到了愉悦的感染,害怕的感觉渐渐消退了,音乐环境让他感到安全,他愿意和大家在一块了。 第二阶段: 孤独症治疗 韩X开始对音疗课上的某些内容感兴趣了,起初他特别喜欢《小熊不读书,要去卖西瓜》这句童谣,他会大声地读几次,但很快又会离开座位去教室的其它地方游荡,这时他的表情不再是焦虑,似乎是平和的。治疗师顺从他的情绪,使他享受到行为的完全自由,让他感受到安全和友爱。 他对一位老师吐唾沫了,这是他的一次主动进攻,他可能是要引起老师的注意,是和老师开始接触了。在大家做“蹦得像兔子”的游戏时,黄 X对节奏有了强烈的感受,他使劲地蹦着,虽然手上做的刻板动作比学兔子的动作还多,但他开始参加一些游戏的训练了。在“小兔子乖乖”的游戏中,他有时候也能和其他孩子一块说歌谣,开始有意识地按先后顺序来说台词了。他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愉快,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变长了。 没有压力和完全的自由使黄X展示了音乐天性。“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的娃娃想妈妈……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在中期汇报演出排练时,孩子们随着《鲁冰花》这首歌曲优美感人的音乐伴奏声翩翩起舞,黄X原先没有参加这个节目的排练,但这时,大家看到他跟在一旁手舞足蹈,而且还会模仿舞蹈队员的动作,好几个动作都学得相当到位,脸上完全是快乐的表情,他能反复地跟着音乐跳。他是一个热爱美的孩子。大家都被他感动了,人与生俱有的音乐、舞蹈天性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这个时候他是那么自信,他对美好音乐的感受这么强烈。 第三阶段: 孤独症治疗 在这一时期,负责他的音乐治疗师开始直接与韩X接触,终于与韩X建立了稳定的一对一的关系。此时观察到韩X在音乐治疗小组的活动中不安的情绪得到了平复,他努力理解他周围的事情并且参与到其中,这对于他是一个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艰苦过程。 黄X生活中的主要障碍是与人们交往,这又使他失掉自信,因而变得焦虑,只能以自闭的方式求得安全感。 治疗师经考虑后,决定对韩X的训练采取一些方法,首先是要和他建立友谊,决定在每一课前首先主动与他交流。 孤独症治疗 有一次,看见他嘴角有血迹,治疗师心里着急,刚想问他怎样啦,但看见他把头一低,好像不想让大家知道这事。于是,治疗师就默不作声地掏出纸巾递给他,他接了纸巾,走到一边,治疗师像没事似的只是观察他,只见他吸了一下鼻子,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用纸巾接着了。这时治疗师才走过去小声地说:“把纸巾扔到纸箱去。”还摸了摸他的头。这事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过去了,大家都没察觉。这以后,韩X对治疗师有了一种信任感,治疗师还也常常抚摸他(手、脸、头),虽然没有过多地与他进行语言的交流,但他感受到对他的关爱,他知道并记住了治疗师是教音乐的石老师。 在这一阶段的有一次音疗课前,黄X进教室了,他看见治疗师便开始与治疗时讲话了,这是他到学校以来第一次与人对话。下面是治疗师写下的他们几次对话的情景: 韩X进教室看见我就很高兴地叫道:“石老师,我……”语句中有停顿,而且意思还不连贯,但他是在主动跟我说话,我赶紧问:“你一看见我,就认出来了,还记得我是‘石’老师对吗?”他笑着回答:“是。” |
马丽 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原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曈心心理诊室创始人,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心理科特聘专家,郑州同心园康复中心技术督导
一、专业擅长:擅长各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青少年叛逆厌学,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北京 宣武医院,武汉心理医院,中德心理医院、河南省精神病院多次进修学习。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及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深层动力学心理治疗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前行有声—医生、患者、心理分析》。
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国控东宸
18336006977(陈老师)
郑州市二七区中原东路康复中街交叉口
13838578553(韩老师)
郑州荥阳市高村乡青少年心理疗愈基地
15737155809(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