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孤独症治疗 > 正文

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训练、康复

作者:郑州新宇儿童中心 来源: 日期:2011/11/10 23:18:42 人气: 标签:
 

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训练、康复  

  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训练、康复

  ——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实施指导

  主编:周耿 副主编:杜彦君 冯成 策划:于溟

  编者的话

  此书的出版是为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家长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综合性早期康复训练体系建构的思考。书中反映了我们近6年多的研究实践、老师的辛勤劳动、管理者的呕心沥血的历程,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书是由周耿构思和编著,全书分认识篇和实践篇,均可独立成篇。认识篇以普及知识为主,实践篇为指导实施操作而写。书中实践篇中第三章的实施方法,课程案例以及效果分析等,主要由鞍山“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培训中心的杜彦君老师、冯成老师编写。其中的个别案例是在原北京关心下一代启智特教学校康复部老师提供资料基础上修改而成。在此一一表示谢意。特别应提出是此书的出版主要由“天使之翼”于溟主任策划并进行有效运作而完成,前前后后他为本书出版做出了大量无私的努力。还要感谢鞍山市残联、鞍山市教委、鞍山市民政局、鞍山铁西区教委及民政局相关领导大力支持,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主编2009年7月

  序 我第一次关注孤独症儿童是在1994年。当时我有幸参与了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部级科研课题《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实验研究》。因职责所在,担任了课题的业务领导(行政领导是教育局基教处)。当时我们是在无经验、无理论、资料缺乏、经费不足的情形下艰难地开始的。我们充分利用了我校资料优势,北京的专家优势和一线培智学校的教师优势,开始了这次大陆教育界没有进行过的研究。我校资料室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献供我们学习,聘请了北大医学部第六医院的杨晓玲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朴永馨教授为顾问,开始了医学和教育相结合的实验工作。在西城育红幼儿园成立了医教结合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集中研究学前孤独症的治疗和训练问题,在宣武、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等5所培智学校进行孤独症儿童随智障儿童班教育训练的系统研究。被试儿童为34名,实验进行2年,这次实验解决了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问题、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随智障班就读的基本教育训练组织问题。而且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和管理者,这是一个最大的收获,34名被试儿童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训练效果。

  1996年此课题又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被试对象(最多达40多名儿童),扩大了实验单位(又吸收了远郊房山区的特教中心),把实验重点放在巩固第一次实验成果,进一步研究出一套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训练方法。课题的业务负责人王梅老师刚刚取得硕士学位,她用学到的较新观念,使实验向更深一步发展,达到了空前的良好效果。

  两个课题前后延续了近6年,至2000年前共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若干。一批优秀的研究型教师、管理者成长起来,成为各校的孤独症教育训练的骨干研究力量。2000年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后,本科课程中开设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选修课(王梅主讲),“学前儿童早期干预”基础课中也设有专门孤独症教育的章节(周耿主讲)。我校学生从第一届开始就接受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的专业知识。

  2002年我正式退出一线后,有幸担任本科课程的教学(普高与成高),并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教育。引导他们关注这一新的弱势群体,从此我的教育生涯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退休至今仍在关注着。

  2000年以后国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专家的讲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国内相继成立了数百家民办的孤独症教育训练机构,北京市就有几十家相关机构。他们采用的训练方法大都是单一性的ABA,感统等,并无系统的科学训练模式。

  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建的启智特教学校的筹建、师资培训及教学管理工作,在近4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家长迈着艰难的步伐,到处求医问药,最终只好求助于教育训练。为了解决他们的早期康复效果的问题,我萌发了建立一套综合性的、科学的训练课程体系的念头,以使得众多的训练机构学校有一个整体的训练框架的依据,为每一个儿童创立个性化的训练模式。

  我始终认为“没有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就没有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要以人本思想去着眼,要“治本”。正如我们传统的中医学的治疗思路,对每个患者要依据诊断的病情,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处方。同是一种病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用药种类可能基本相同,但药的量和比例却不同,要突出差异性的治疗思路。同样,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处方”也不能千篇一律。单一项目、一刀切的方法,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不会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正常发展。

  在这4年中,我先后接触过200多名孤独症孩子,学龄前就有120多名。当时启智特教学校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他们在康复部(学前教育)尤志英部长(曾参与96年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训练经验)带领下,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几年我与他们密切合作,深入到一线教育训练课程中,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提出了“三元训练课程体系”(以下简称“三元体系”)的综合教育训练模式。对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当时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07年第5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

  “三元体系”试图创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教育人文环境的、综合性的、全人化的教育训练模式。它以正常化的原则为指导,在优质环境的支持下,实施综合性的、个性化的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三元体系”是为机构式的训练组织提供一种模式和参考,引导他们对课程实施有效的组织,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效果,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训练也可作为重要的参考。

  2007年开始,“三元体系”在辽宁省鞍山市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了实验研究。该中心负责人于溟、杜彦君、冯成三位老师均是原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启智特教学校的老师,负责业务的杜彦君老师直接参与过“三元体系”的研究。在鞍山的两年以来,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从培训教师、购置训练器材到落实“三元体系”的组织管理,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他们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了“三元体系”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管理,为“三元体系”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本书就是近六年来我们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本土化、科学的孤独症学前教育训练课程体系。“三元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还在不断研究丰富完善和发展之中。我们深知构建一个“体系”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工程,但为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我们将不懈地努力着。

  出版此书,只是为满足机构和家长的需求,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周耿 原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教中心主任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6.1172秒 查询数据库4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