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我推开那一扇窗:新宇专访 【口导1】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虽然能够被人们看见,却无法感觉到。而我们通常都称这样的孩子为"星星",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述一个有关这群"星星"妈妈的故事 【配音】这是一所致力于智障学生、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九年义务教育为一体的公办学校。杨晓华自大学毕业起就被分配到了这里,怀揣着对特教行业的热爱初次来到这里时,周围的一切却怎样都无法让她体会到刚刚参加工作的欣喜,而有的只是心疼 【同期】哈尔滨市启迪学校校长 杨晓华 刚来的时候看见这些孩子,吃饭用手抓,衣服脸上全是饭菜,当天嗓子就上火肿了 【配音】在杨晓华看来,这些孩子是活在自己密闭的世界里,而内心有着无限的善良却无从表达 【同期】他们都很可爱,只要你用心对他们,那种感情是不言而喻的,一份的好可以换回来十分 【口导2】从1988年建校至今,杨晓华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兴盛,可以说现在学校的规模和教学设施一砖一瓦都把离不开杨晓华的奉献和努力,她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热情毫无保留的倾注到了她热爱的事业上。 【同期】我们有几届的孩子经过特训参加特奥会回来,的了金牌,拿给我们看,人也有自信了 【同期】哈尔滨启迪学校智障部主任 廉春梅 她对老师都像姐妹一样而对孩子就像妈妈一样,好多孩子一看到她都说妈妈来了 哈尔滨启迪学校自闭症康复部 刁主任 她掌握学校里每一个孩子的情况,没一个孩子的点滴记录全都在她得眼睛里都是第一个发现的 【口导3】学校里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记录在了杨晓华的心里,她总说这也算是让她这个作为"星星"妈妈最欣慰的地方。1998年,杨晓华在自己的人生当中第一次做了真正的母亲,可就当她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憧憬着女儿将来活波可爱的样子时,却不曾想到一个噩梦般的现实就这样摆在了她得面前。 【同期】 一周岁吧,当时是无法形容的 你像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别的孩子会粘着你要你陪他玩,但这个孩子就不会,他会推开你,没有眼神的交流,起初以为很懂事,但后来发觉不太一样 【配音】幼小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与母亲眼神和肢体的交流,可是疾病让杨晓华觉得将自己和孩子相隔千里,那是一种锥心的疼痛【同期】 因为接触这个工作就想到以后我有孩子要什么样蓝图勾画的特别的美好 那是一个夏天确诊的时候,天气很热但是我没觉得,想为什么我坐特教这一行却给我了这样一个孩子 【口导4】夏日炎炎的街头却徘徊着杨晓华落寞的身影,身为一个母亲有谁不期盼自己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呢,可是面对现实的残酷杨晓华默默的将这一切埋藏在了心里,而在女儿身上所发生的一切让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闭症患儿家长的那份痛苦与无助。 【同期】我就这样纠结了一个夏天,但后来想作为一个母亲我应该想的更多的是怎样给他一个未来。我能为她做些什么作为特教老师我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哈尔滨启迪学校自闭症康复部 刁主任 那时候她是德育主任,每天都很忙碌,你也看不出她有什么,就随时她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配音】 在带着女儿四处寻医的过程中,杨晓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慢慢的她自己也总结出了很多康复训练的良方。为更多的自闭症患儿康复奠定了基础。 【同期】 哈尔滨启迪学校自闭症康复部 刁主任 比如她得女儿去训练,那个老师带得好,就跟老师沟通,看能不能以后派老师过去跟着学一学啊,动用很多自己的资源 【配音】随着学校的各项设施逐渐完善规模逐渐扩大,而前来求助的家长也日益增加,这在杨晓华看来却是感受良深。 【同期】我是理解 理解 再一个是心疼 我切身的感受能感到你有再大得劲帮不上忙很沉重,所以他们来我很能体会。
哈尔滨启迪学校自闭症康复部 刁主任 她是最不称职的家长却是最称职的老师,虽然她现在不在一线任课了但是这里的没一个孩子跟她都是最亲的,但是她对女儿却忽视了很多,我们有孩子每周的反馈本,但是每回都得追着她要,对自己的女儿比较疏忽 【配音】在杨晓华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这个学校走入社会并逐渐的开始学习适应生活甚至取得了骄人成绩,而这在杨晓华看来,却只是迈向事业成功的一小步 【同期】 作为一个监护人来说吧,我要做的还很多,比如孩子将来要进入各个不同的群体,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们,更重要的是想告诉这些家长们不要放弃,一份努力一份希望。 【口导】面对自己命运的不幸,真正善良的人会选择不抱怨,不沉沦,用坚强隐忍的态度去面对命运所带来的各种考验,在不断的前行中,去点亮更多别人灰暗的人生。更多欢笑,更多关爱,也许这就是杨晓华对生命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