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孤独症人士的表现各不相同,呈现出来的症状也轻重差异明显,像彩虹的光谱一样范围宽广,所以专业的说法会称它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指的是一种发育迟缓,表现为他们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存在着巨大缺陷和挑战。两大核心障碍为:第一,社交沟通障碍;第二,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孤独症是我国大陆的通用说法,而港台地区习惯翻译为自闭症,且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发展自闭症的医学研究和干预教育。后期随着两岸三地各项交流的深入和部分影视作品的影响,以及网络的普及,现在使用自闭症的反而多见于大陆,所以我们平时更习惯把它称为自闭症。 孤独症和自闭症没有区别,只是对同一概念的不同叫法,即一种先天性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国内在出版和学术研究以及官方说法上统一称之为孤独症,相对而言,自闭症这一叫法在普通社会大众之间更为普遍。
“孤独症和自闭症不是一回事”“孤独症与自闭症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社会大众对自闭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应该很容易辨别以上这两种明显错误的说法。 虽然在孤独症的致病原因和治愈领域还存在许多未解因素,但在基础概念层面已经有明确的事实。 在自闭症诊断标准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5版))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障碍主要几种以下这两部分: ◆社交互动和社交沟通障碍 (1)社交情感缺陷:不能维持对话,缺少分享,不理解情绪和情景; (2)肢体语言理解缺陷:缺失眼神交流,不会使用肢体语言,不理解肢体语言,不理解表情或表情缺失; (3)人际关系处理障碍:无法适应社交情景,缺乏想象力,不会交朋友,对同龄人缺少兴趣。 ◆重复的行为,狭隘的兴趣和活动模式 重复的运动和语言; 固定的流程; 固定的兴趣,对不寻常的物品感兴趣,对喜欢的物品有高强度的兴趣,感官过于高敏和低敏。 如果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或者出现疑似自闭症的症状,应该从孩子的年龄发育和谱系特质两方面来考察,主要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智力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是否存在社交互动和社交沟通障碍、重复性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以及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同时,需要密切注意一些可能的并发症,比如癫痫、睡眠和饮食问题等。 通常认为,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时期在6岁之前,越早干预越好,而且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接受干预训练,以促进社交、认知理解功能的发育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