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地市康复 > 正文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学习)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4/12 22:50:35 人气: 标签: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学习)

  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培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障儿童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等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

  一、有计划地各科渗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网络。

  智障儿童往往伴有其他缺陷,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我们任课老师一起研究,一起制定训练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课堂训练与生活训练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小脑发育不全,脑瘫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二年级的冶楠同学),为此,我们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建立抛接球、抛接沙包、伸屈腿、转头、行走、跑、跳等运动来增强他们的手臂力、腿力以及灵活性,为培养自理能力打下力的基础。

  在劳技课上,由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餐具,在生活适应课上,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在就寝起床时,从拉拉链到扣钮扣,反反复复地练。常常是教师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练,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辅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

  在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用处及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技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先从生活开始。

  1、大小便训练

  大小便要喊成人,这对于一个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困难的事,但这对于我校二年级学生史友娣来说,却是件新鲜事,为此,她常常会穿着尿湿的裤子继续坐在座位上若无其事的玩着;在午睡时,其他学生才刚刚睡着,而她的身下已画好了一张“世界地图”,不仅如此,即使带她到厕所里,她也不会自己小便,在小便池前呆呆地站着,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却好奇地看别人在干嘛。于是,老师们对她进行了观察、记录,逐步掌握了史友娣的大小便规律,继而采取定时提醒的方法。在提醒时要求她自己对老师说:“我要小便”,帮助她慢慢建立正确的大小便的反射活动,知道大小便要喊成人,并且要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其次,我们再手把手地帮助史友娣学习小便的方法,通过边教边练的形式,让她逐步学会自己小便的方法,然后,老师在一旁用语言进行提示,让她反复地练习,强化她对这一方法的掌握,以达到大小便自理的目的。

  2、进食训练

  一年级殷嘉玲的进食能力很差,喝水时不是呛了,就是会从嘴边漏下来,进餐时不能正确的使用吸、咬、嚼、吞、咽,没有明显的区分,几乎是一气呵成;不能较好地区分食物中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经常是连皮带核一起下肚,针对这些表现,我们从基本的饮水训练开始,先帮助她学习吸、喝、咽、吐等口部动作,并和她面对面地做示范,让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动作,通过语言提示把相应的动作和名称对应起来,使她逐步掌握这些动作,并同时丰富了她的语言词汇。第二步是进食训练,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先让她学习掌握咬、嚼、吞、咽等进餐动作,然后反复练习,使之熟练,再让她边吃边慢慢地一步一步练习。另外,帮助她区分食物中什么东西可吃,什么东西不可吃也是非常重要,因为,她经常被果核、骨头、残渣等呛住喉咙,所以要让她知道这些东西是不能吃的,要把它们吐出来,最后,再让她学习正确使用小勺进食。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帮助她养成进食时的卫生习惯,在进食过程中反复地提醒她,进食时不要讲话,不要东张西望,吃饱了要及时告诉老师等等。如今,殷嘉玲除了使用小勺进食还不够熟练外,其他的进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能按老师的要求注意进食的卫生。

  3、衣着训练

  一年级徐涵榛对自己的衣着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只是这种能力发育迟缓,不能与他的年龄相适应,他不仅不会自己穿脱衣服,而且还不能配合生活老师帮他穿脱衣服,于是,我们便在帮他穿脱衣服的同进,引导他用动作来配合,使他先形成“衣来伸手”的习惯,进而再学习自己穿脱简单衣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只要老师拿起衣服准备帮他穿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各种动作来配合了。由于脱裤子的动作相对简单,所以,一开始,我们就直接引导他学习自己脱裤子。先让他自己试用各种方法把裤子脱下来,再在他自己脱的基础上手把手地引导他学习正确的方法,并进行反复的练习,而在穿裤子时,老师则在一旁边用语言提示,也适当地给予帮助。就这样,徐涵榛不仅学会了自己穿脱裤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4、个人卫生训练

  由于智障儿童不知道要保持个人卫生,更不懂得如何来保持个人卫生,因此,他们往往给人一种邋里邋塌的感觉。同样的,我校一年级学生蒋欣悦也不例外。针对她这一特点及各种表现,我们时时提醒,刻刻关照,以帮助她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手脏时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擦手、擦汗等卫生习惯,并且边洗边擦时还告诉她洗擦干净后身体会更好,大家会更喜欢她,渐渐地,蒋欣悦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让习惯成了自然,使道理更浅显易懂。在培养习惯的同时,我们更注重教会她方法。如:洗手的顺序、擦肥皂的方法、漱口的要领以及如何擦嘴、擦手、擦汗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不仅使蒋欣悦养成了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了一些个人卫生技能,同时还提高了她对周围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5、睡眠训练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提高儿童自理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智障儿童的精神似乎比正常儿童充沛许多,不能自觉、安静地入睡。我校三年级学生陈涛不仅自己睡不着,还喜欢在床上爬来爬去,发出叫声,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于是我们想办法试着让陈涛和自己的枕头、被子交朋友,知道睡觉时头要枕着枕头,要盖好被子,让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紧紧地靠在一起。老师还在一旁轻声提醒他不要讲话,手脚不要乱动,把眼睛闭起来,听听好朋友在和自己说什么,就这样陈涛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经过反复训练,陈涛逐步养成了较好的睡眠习惯,基本上能自己安静地入睡,他的自控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提高。

  6、安全常识训练

  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父母的大部分精力被牵制于工作和社交,孩子们也将越来越早地独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因此,安全常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特别对智障儿童来说,他们认知水平低,动作发展不协调,思维缓慢,记忆力差,更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这就需要老师通过细致的观察,不断地提醒他们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可去等等。我们通过观看电视、电影、设计场景等来教育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下,不能随便走开或离开自己认识的人,不能跟着陌生的人走。经过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学生已学会了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具备了粗浅的安全意识。

  三、小步子,多循环,着眼于“动力定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某一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的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造就了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已经形成后,一旦有关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条件反射的链索就自动地出现,所以动力定型又称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动力定型形成后可以大大节省人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达到减轻负担而提高功效的目的。

  由于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极度分散,思维不能像常人一样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教学时,我们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让学生从一个个简单的操作动作学起,然后将分散的操作动作连贯成一个整体操作过程。如我们在“用逆向链锁原理训练一年级自闭症男孩耿铭伟穿拉链式长裤”时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进行训练前准备:第一步,把穿拉链式长裤的整个过程分解为:(1)用耿铭伟喜欢的颜色区分长裤的正反面,(2)用耿铭伟喜欢的图案区分长裤的前后面,(3)把长裤放好,左腿伸进长裤左边的裤管,(4)右腿伸进长裤的右边的裤管,(5)双手提裤子,直到裤管全部提起来,(6)用一只手提牢拉链下端,另一只手握住拉链头向上拉,直到拉至顶部,(7)扣上按扣。第二步,准备好耿铭伟喜欢的强化物(如饼干)。第三步,准备一条大小合适的拉链长裤,然后进行实施训练阶段。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是耐心地一步一步分解指导,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学,小步子,多循环,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步养成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习惯、技能等,让他们在基本生活自理上形成动力定型的生理机制。

  四、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在赏识中展开训练活动。

  针对智障儿童也如同常人一样喜欢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特点,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但由于智障儿童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一定能准确的理解,因此在表扬过程中,除了言语表扬外,我们还给予学生红花、五角星、形象大使、小饰物和食物等作为奖励。在表扬时,我们往往是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几个步骤的肯定,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智障儿童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这一根本目的。

  五、验收竞赛,反复练习,巩固提高。

  智障儿童在训练时一般是不易接受,遗忘快,且懒于自我训练,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经常设置几个竞赛项目(如系鞋带、穿衣服等)。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就会自觉地进行强化练习,而验收合格后也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竞赛过程中,我们把情况记录下来,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一看这个项目哪个学生需要补课,一目了然,再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学生的哪些方面较弱,也非常清楚。通过验收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强化训练的意识,并且他们也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反复训练,我们感觉这是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方法。

  六、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进行家庭强化。

  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生活自理的机会,这直接养成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习惯,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我们认为“勤能补拙”,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环境的教育训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丧失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配合是关键。我校依托家长学校,邀请专家来给家长作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小孩参加劳动,如何加以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家长的认识和训练水平。并且,老师把对小孩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情况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并请家长把小孩在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老师再根据家长反馈的信息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做的不到位的技能再及时给予纠正和强化,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家校合力效应。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更需要有特别的恒心和毅力,只有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才能有勇气去面对这段人生和这项工作,而我校老师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份子。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1.1992秒 查询数据库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