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脑瘫康复 > 正文

应用物理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5/8 22:18:07 人气: 标签:
 

应用物理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入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物理疗法;脑性瘫痪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由于胎儿或婴儿脑细胞缺氧或核黄疸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脑损伤[1],据报道,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2]。房山儿童康复中心采用综合物理疗法在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障碍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痉挛型脑性瘫痪82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58例。入选标准:符合上述两型的诊断标准[3],年龄5~6岁,性别不限,智力和行为无明显异常。上肢重20例 、下肢重100例、单肢重20例。

  1.2  疗效评价  达标:肢体基本可完成自主运动。基本达标:上肢或下肢基本可完成自主运动。不达标:肢体有改善,但未达到自主运动标准。无效:肢体情况无改善。

  1.3  方法  应用Bobath疗法、Vojta疗法以及意大利30年的康复经验。治疗方法主要是在末梢部位给予一定的刺激,不断地从末梢感受器向中枢传入正常的感觉刺激,以促进正常运动的建立。通过其他部位与途径,代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神经突触发生。采用徒手与设备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患儿各自不同的病情,采取侧重不同的训练,坚持康复训练个体化的原则及康复训练“早”、“规”、“恒”三字原则。
   
  训练疗程为2周,每日4~5小时。首先,由专业的康复训练师针对每一个脑瘫患儿做个体化康复训练,然后根据每个脑瘫患儿不同的家庭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家庭计划,亲自指导家长学会, 3个月复诊。

  2  结果

  2.1  痉挛型脑性瘫痪组  达标28例,占34.1%;基本达标40例,占48.8%;不达标11例,占13.4%;无效3例,占3.7%,其中2例未坚持训练。

  2.2  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  达标8例,占13.8%;基本达标10例,占17.2%;不达标8例,占13.8%;无效32例,占55.2%,其中12例未坚持训练。其中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均为有效。痉挛型脑性瘫痪组有效79例,有效率96.3%;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有效26例,有效率44.8%。两组的有效率比较痉挛型脑瘫组明显高于手足徐动型脑瘫组(P<0.01)。

  3  讨论
   
  通过对140例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明显地看出,物理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比非痉挛型脑性瘫痪(手足徐动型)的效果显著。这是因为痉挛型脑瘫系由于锥体系受损所致,主要影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比较单一,患儿的症状典型,易于早期发现,训练方法容易让家长规范地掌握,且容易出现效果,从而使家长和孩子有成就感,可以坚持长久,融入日常生活。而非痉挛型脑瘫(手足徐动型)系由于锥体外系受损所致,锥体外系的起源比较广泛,几乎包括全部大脑皮层,主要影响肌张力的调节、肌肉活动的协调、姿势的调节以及习惯性、节律性动作及粗大运动,这些影响都是康复训练不容易克服的困难,再加上患儿训练后不易见到效果,家长很难相信,更难坚持训练。此外,这类患儿的训练效果单凭家长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脑瘫患儿必须自己不断主动地调整和控制多余的动作,同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目标。从治疗结果还可以看出,有些脑瘫患儿的家长因未能按照训练方案正规训练,有些脑瘫患儿的家长因种种原因未能坚持训练,导致出现未达标和无效的结果。
   
  总之,对脑瘫患儿的干预应做到“早”、“规”、“恒”三个字,一旦确诊,就应该立即进行正规、系统的物理治疗,并持之以恒,使患儿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为其设计适宜的训练方法,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给予脑瘫患儿一个人性化的训练环境及方式。
   
  由于患儿的问题包括了肌肉、骨骼及心理各个方面,因此,更应充分体现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给他们必要的关心、爱护,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及采用游戏的方式,可增加孩子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减少孩子们的厌倦心理,克服训练中的困难,以利发挥他们的潜能。这不仅仅是肢体的训练,更包括深层次的心理训练,为其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打下牢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由于综合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其为改善脑瘫患儿肢体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卢庆春,主编.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15.

  [2] 胡莹媛.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193.

  [3]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8-49.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5977秒 查询数据库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