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语言障碍 > 正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5/4 14:55:05 人气: 标签:
  1答案

  一、 填空:

  1、0- 6岁儿童语言发生发展及教育

  2、自由、宽松的语言;的兴趣和习惯;普通话以及本地语言交往;空格,不用填;倾听、表达;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前阅读和前书写的;顺利进入小学学习

  3、0-6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及其教育

  4、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者行为

  5、交际和思维;一种音义结合

  6、儿童语言主动建构

  7、儿童语言个性化

  8、儿童语言综合化

  9、循序渐进、逐步积累

  10、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

  二、名词解释

  1、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元素。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3、调查研究法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调查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收集事实、资料;研究是指对所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4、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而是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认为,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三、 简答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以下两点: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能力或者语言体现各种交际功能的能力,关系到语言交往中社会化倾向和习惯的形成。

  (2)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表现在语义的丰富性、智慧性和逻辑性。

  2、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四、 论述题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学前儿童语言交往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前儿童使用普通话以及本地语言交往的能力;发展学前儿童倾听、表达的能力;引导和提高学前儿童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前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后天环境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这一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习惯,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由于无法解释为什么儿童可以说出他从不可能听到的一些话语,因此为了克服机械模仿说的缺陷,人们又提出了“强化说”和“选择性模仿说”。

  (二)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同后天环境论恰巧针锋相对。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说”和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句子的无限性决定了儿童不可能对一个语言的所有句子都进行模仿;但是儿童却可以听懂或说出他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儿童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这种经典性理论。他还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这个装置具有一套语法系统和语言分析能力。当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成人语言之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尽快地选择词和句子,而不管这种词是以哪种语言听到、说出和理解的。这样儿童就学会了各种具体的语言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而是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认为,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答案(第二至三章)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

  1、儿童语言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儿童语言发展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的理解和表达,还包括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2、前言语阶段: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

  3、早期阅读: 阅读是指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幼儿在识字前,已经具备阅读能力。只是他们的阅读材料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阅读的方式除了自己看以外,还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来阅读。这样的阅读活动,是真正意义的阅读活动的准备期,称为早期阅读。

  4、词汇:是指词的总汇,是儿童正确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基础,是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反映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5、专门性语言教育: 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侧重提供幼儿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机会,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

  1、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1)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2)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教育内容;(3)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4)依据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选择活动内容。

  2、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这是发音所必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这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眼――视觉、耳――听觉、皮肤――触觉、口――味觉、鼻――嗅觉等。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是心理素质的差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方面。

  (三)社会因素

  社会的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1)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

  制约儿童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语言形式的复杂程度。语言以及语言中的各要素的复杂程度不同,就造成了习得不同语言儿童在习得过程中遵循着不同的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对某一语言现象乃至某种语言在习得的速度上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也有影响。

  (2)教育的差异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视,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在不断加快。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视,这一趋势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任何一种语言观念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制于诸多文化因素。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语言观念对于儿童语言习得常常发生重要而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影响。

  3、运用示范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1)教师的示范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2)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3)善于运用激励方法,引导幼儿大胆模仿;(4)示范模仿法不要限制了学前儿童的思维。

  4、简述幼儿的语法特点和教育策略

  语法特点:(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买铁观音,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语法教育活动:(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试述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几个阶段、特点及其教育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牙牙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2、试述渗透性语言教育的特殊意义。

  日常生活和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往机会,使儿童通过实践,练习、巩固、理解和运用语言。日常生活和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有关各种事物和人际交往的丰富经验,为幼儿的语言活动积累了素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地与老师、同伴及家长进行语言交往。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自然交往情景,为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成人可以通过日常交往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在交往中为孩子提供语言示范,丰富幼儿的词汇,铁观音价格,还可以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理解并按语言指令行动的能力。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常规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园组织幼儿定期参加的,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得当的常规主题活动中可以调动幼儿大的热情,丰富幼儿的语言,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活动区的设立为儿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儿童之间的交往机会。教师要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谈话,并利用巡回指导的机会引导儿童扩展谈话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3答案(第三至四章)

  一、填空(共10题,每题2分)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可以划分为 四个大 的方面,即 倾听、 表述、 和早期阅读。

  2、早期阅读的主要要求是帮助幼儿从 口头语言 向书面语言 过渡的 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 准备。

  3、讲述是指运用 完整 的句子、 连贯 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 描述事物、表达思想。

  4、游戏法是指老师运用 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 正确发音、丰富幼儿 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5、专门性语言教育是落实语言教育 任务的具体 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 知识、

  语言 形式、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6、谈话是帮助学前幼儿 学习倾听别人的谈话、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的活动。

  7、叙事性讲述要求幼儿说清楚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为什么。,并要求说明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8、听说游戏不是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是由教师 设计组织的、儿童有兴趣参与的教学游戏;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以培养幼儿 倾听和表述能力 为主的。

  9、早期阅读更着重让儿童理解 图书的基本结构 ,理解 图书故事情节 的发展,并对图书的 结尾 进预测,再就理解后的内容以 口头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

  10、文学欣赏活动是对作品 再现的生活 及作家在作品中 表现的审美认识 进行再创造和 再评价 的过程。是一种 能动的 反映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5 分)

  1、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铁观音茶农直销 征途可以说是巨人的主心骨,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当保姆的妈妈》伟大的母亲;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复述与朗诵

  复述和朗诵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创造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大脑中产生的作品意象的表达或表现。故事复述有全文复述或细节复述两种形式。

  4、听说游戏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 (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2、制订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四、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1、试述对儿童文学作品和文学学习活动的基本认识。

  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垡舨枧? 2002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2、根据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设计的组织要求,围绕“小白兔吃青草”的儿歌,设计一个小班听说游戏活动。(目标、过程、环节)

  附儿歌: 小白兔 吃青草

  小白兔,跳跳跳, 一跳跳到草地上。

  吃吃吃,吃青草, 吃吃吃,吃个饱。

  答案仅作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改动。

  一、 活动目标

  1、 在了解儿歌画面内容和相关事物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说出其它小动物的特征;

  2、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机、磁带、词卡

  三、 活动过程

  1、 听录音,卖铁观音,导入课题;

  2、 教师领读,小朋友跟读;

  3、 看小白兔词卡,认识小白兔;

  4、 教师提问:小白兔吃什么?怎么跳的?并一起学小白兔跳。

  5、 教师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其它小动物吗?怎么走的?

  6、 教师小结幼儿说出的小动物和它们走路的方法。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3281秒 查询数据库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