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语言障碍 > 正文

口吃的矫正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4/12 22:32:57 人气: 标签:口吃的矫正
 

口吃的矫正
  第五章 发音疗法

  一、发音法

  二、练好发音法的基本功

  三、把发音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打消一切不必要的顾虑

  五、辅助疗法

  一、发音法

  口吃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治疗心理因素应该是治疗口吃的基础。但是,由于多年来不断地重复积累,形成了一年强一年的牢固的条件反射作用,实践证明,对症疗法的发音矫正也是不容忽视的。矫正口吃是言语的再学习,是两种不同言语习惯的斗争,所谓发音矫正就是掌握发音法重新训练患者的言语来粉碎已形成的牢固的条件反射枷锁。

  口吃患者多年来与口吃现象进行没有策略的斗争,渐渐地养成了一种很坏的说话习惯,说起话来又急又快,又猛又重,这种说话方式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口吃。言语的再学习就是学习一种良好的发音技巧,取代过去那种坏的发音方式,使言语能够逐渐地变得流畅起来,我们把这种良好的说话方式取名为“发音法”。

  通过发音法的言语练习,建立新的言语结构定型,以改变言语机能系统中的病理性相互联系。

  发音法是改变口吃现象的强有力的武器,它的作用之大,常被人们惊叹为“奇迹”,即使严重的很难说出话来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音法的矫正训练,也能流利地说出话来,不少患者把发音法称之为说话的“法宝”。在我们口吃矫治班里,因有专人指导,又有集体的相互督促,而自我矫正因缺少这样的有利条件,困难可能多一些,不过,若能领会发音法的要领,也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希望熟读本书,反复体会,细细琢磨,认真刻苦地练习,并且要坚持练,一鼓作气地练,决不可练练停停,停停练练,防止出现疲塌状态。

  二、练好发音法的基本功

  三、把发音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作完上面的基本练习后,发音法较熟练了,就可以把发音法贯彻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掌握发音法进行说话的锻炼,进行对人关系的磨练,重新调整对周围人们的态度。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而且用也是更好的学习,只练习朗读而不在生活中掌握和运用发音法,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有的患者非常认真地练习朗读,每天花费很多时间长期地坚持练,可就是不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练习有什么意义呢?即使练习很长时间也决不会把口吃练好的。

  进入生活锻炼的阶段,朗读和自言自语练习也不可中断,要一直坚持到全愈为止,因为它是发音法的基本功练习,它能给发音法说话打好基础。自言自语要随时随地练,朗读每天要保持一小时左右。晚上临睡前练习最为适宜,发音法的烙印可以较长时间地在大脑里“贮蓄”起来,最好练习至入睡,早晨练习也很适宜。

  把发音法应用到生活中去之前,先练几天对话练习,即使在生活中已应用发音法,每天仍要坚持一些时间的对话练习,因为对话练习是积累发音法说话习惯的最好练习方式,把发音法应用到社会环境中去的一种过渡性练习。

  找一个人练习对话,这个人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要好的同学、朋友,练习对象宜逐渐扩大,在他们的检查和督促下练习发音法说话。开始时作一些简单的回答,逐渐提高到一般性漫谈。若能找到一个患有口吃病的就更好了,练习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对方,如发现任何一方没有掌握好发音法,要求对方重说一遍,这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着练习,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有些患者对这种枯燥无味的对话练习常不感兴趣,他们觉得不够“刺激”,又认为二人对话完全可以不口吃,何必还要练习,总想到人多的场面和紧张的环境进行锻炼,当然紧张环境的锻炼是必要的,永远不接触易口吃的环境,口吃是永远矫正不好的。但决不可因此忽略了基本功练习。对话练习和朗读、自言自语练习一样,也是基本功练习。熟练发音法,积累和培养发音法说话习惯,能给你生活中运用和贯彻发音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发音法贯彻到生活中去才是真正矫正口吃的开始。

  可以循序渐进地向生活里推进,就是从不易口吃的环境开始练习掌握发音法说话,逐渐地向容易口吃的环境深入。这一点患者是不难掌握的,因为患者自己都知道什么时候不口吃或不易口吃,什么地方容易口吃。但也不要不敢前进,每遇到以前经常发生口吃的场面就畏惧地不敢向前,这是不对的,不接触易口吃的环境怎能去适应它呢?幼儿不向前迈步,怎能学会走路?不进入水里怎能学会游泳?只有投身于怕口吃的环境才能最后突破它。

  也可以不通过循序的阶段,一下子向生活里全面贯彻。或许有人认为这样过于冒进了,其实不然,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配合应用矫正口吃的有力武器--发音法,在你身上存在着的这点口吃是不够你矫正的。口吃患者都具有和正常人一样的说话能力,但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得自己去发现,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打消一切顾虑,大胆地贯彻吧!

  电话铃响了要主动去接。开会主动发言,争取第一个发言,不放弃任何一次发言的机会。实在没有人和你说话就自言自语练。温习功课或看报看文件时就练习朗诵。一直不停地练到晚上闭眼睡觉,坚持这样练下去。依靠这些新言语,可以建立新的兴奋灶,或者说建立新的优势,这种优势作用于疾病状态的中枢机制并因此而抑制它。

  四、打消一切不必要的顾虑

  把发音法贯彻到生活中去就是两种说话习惯(发音法的轻柔缓慢的说话习惯,与患者以前那种急快猛重的不良习惯)斗争的过程。在两种说话习惯进行交替的过程中,可以想象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希望患者不要被这些困难压倒,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1,发音法一定要完整正确:句中每个单语的诱导必须全面掌握,每句话都要掌握,不要一句话里“节约”几个诱导,不要掌握一句或两句而后面的话就快起来,必须全面地掌握,就是每天从早到晚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和谁说话,说什么,都要全面地掌握发音法。只有全面掌握发音法才能与口吃现象起对抗作用。尤其口吃程度较轻的患者,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口吃的,正因为如此,常忽略了发音法的掌握,所以应特别注意。有的患者说当我将要发生口吃的时候再照发音法来帮助。实际上,当你将要发生口吃的时候,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法挽救了。矫正口吃不是当将发生口吃时才用发音法来帮助,而是全面、正确地掌握发音法来预防口吃的发生。同时还必须坚决应用到生活中去,不可犹豫不决地又想掌握又不想掌握,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应引起心理的矛盾,易使思想与言语都陷入混乱。

  有的患者说,我的发音法还没有习惯,等习惯了以后再贯彻。比如要想学会游泳,必须脱了衣服进入水里练习,不然是永远学不会的。每天在书本上学习游泳理论,躺在床上练习游泳的姿势,结果还免不了被淹死在水里。同样地,发音法的说话习惯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掌握得越完整,贯彻得越积极,越容易适应和养成发音法的说话习惯。

  2,要有必胜的信心:要有一定矫正好口吃的决心和信心。

  信心具有治疗内容和动员性质,提高信心可使情绪导向积极状态,在意识中加强良好的信念,在大脑中产生“竞争”优势。

  如何提高信心呢?认识口吃可以矫治好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信心,请看两个患者的治疗日记:

  “老师用生动而颇有趣味的言语,指明了矫治口吃应具有的正确的思想态度以及方法和途径,一字一句扣人心弦,触动了我的痛处,如明媚的春光射进了我黯淡的心房,象久旱的枯苗喜逢春雨。全身顿时觉得好象卸了千斤重担,说起话来轻松了很多,对矫治好口吃充满了信心。”

  “以往的疑惑心情和悲观情绪被老师的绝妙的开幕词一扫而光。我坚信,老师的妙口一定能使我的口吃病回春。”

  后天形成的口吃,如经过认真的、系统的医治,完全有可能改正过来,同时这个可能也是通过实践证明了的。你们不是曾经看到或听到在周围有些曾患过口吃的人现在已好了吗?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口吃不是好了吗?二千三百年前雅典的狄摩西尼不仅矫正好了口吃,并进一步成为世界最有名的大雄辩家。你必须具有这样的信念:只要口吃可以矫正好,只要曾经有人好过,那么我一定也要矫正好。

  然而,不少口吃患者还是很难一下子就把信心树立起来,这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是周围人们对口吃的不公平态度。“一个工人,工作又不需要说话,用不着治”,“口吃是不会治好的,你不要白花钱浪费时间了”,“几千年来未听过口吃病可以看好”......这些言语对口吃患者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其他疾病决不是这样,即使是不治之症,如癌症等,周围的人们也是劝说病人快些去治。主观因素是口吃患者大都具有神经质的性格倾向,这样的人容易接受消极的影响。听到十个人说可以好还有些怀疑,只要有一个人说好不了就确信不疑;看到十个人治好了,当然受到很大的鼓舞,但是只要再看到一个没治好的人,鼓舞起来的信心就会一下子降到冰点以下,没有信心的患者不必拼命地树立信心,即使勉强树立起来也是虚假的。就这样没有信心地行动起来,并以合作的态度熟读本书,把书里给你指示的治疗方向--心理治疗和言语训练全部接受下来,并坚持努力,那么,你不想好也会好起来的。

  3,要有坚强的意志:掌握发音法说话,特别是当口吃好了以后还要坚持掌握,有些人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耐心,容易松懈,半途而废,往往使口吃愈而复发。口吃是多年来积累起来的顽强习惯,因而它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这就须要坚强的意志。有的人,我没有坚强的意志怎么办?不能这样原谅自己,坚强意志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应该认识到,坚持发音法这件事的本身就是坚强意志培养的过程。

  为了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良好习惯,就必须永远不放松所采取的决定,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根除不良习惯时,这个条件更应该严格遵守。惟有能用不可转移地决定来武装自己,坚决地实行这个决定,而且不给自己任何宽恕的人,才可能学会管理自己的习惯,从而能够管理自己的行动。

  4,说话快不是优点:从容缓慢是发音法的要领之一。绝大多数的口吃患者都对慢抱有反感。有些人明知道慢一些说话可以减少口吃,可就是慢不下来,其原因就在这里。对慢不感兴趣怎么能掌握好慢呢?只是从道理上接受慢还不够,必须在行动上、感情上接受慢。不论学习什么都是这样,如对它有好感,感兴趣,学习起来进步就快,学习发音法也是这样。你想说话不口吃吗?那就得说话慢一些,你想掌握好慢吗?那就得对说话慢感兴趣。

  说话快了有什么好呢?今天的世界,一切都向快的方面发展。赛跑获得第一的人可以得到一块金牌,但决没有一块金牌是给说话快的人准备着的,既然说话快得不到奖,就足够说明快不是优点。那么说话慢了是优点吗?当然也不是,春兰秋菊,不同其芳,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总的说起来,慢比快好一些,说话慢一些让人听起来舒服,还容易听懂,有修养的人说起话来大都是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这样说话既好听又不吃力,何乐而不为呢?

  口吃的人们说,用发音法说话太慢,似乎有些不懂快慢了。发音法再慢也比你口吃说不出来快得多了。一句话用发音法流畅地早就说完了,可是口吃的人还在那里一字一顿,二字一拼,挣扎了好久还没说完,究竟是哪个快哪个慢?当然发音法比口吃快得多。对一个口吃的人来说,发音法说话不是慢了,而是快了。

  有人说用发音法说话好象受了拘束似的不舒服,这是可能的。任何一个新旧习惯的交替都应该有一个适应过程,暂时忍受一下,习惯了就会调和起来的。

  有时会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把发音法忘掉,也往往因为一旦摆脱了口吃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丢掉发音法,应特别注意。下决心,不掌握发音法决不张嘴说话,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这样一个主导思想:“为了练习发音法而说话,不是为了说话而掌握发音法。”把生活里所有的说话都当作发音法练习。你当初不是看别人的口吃好玩,就装口吃,练口吃,学口吃吗?现在要反过来:学不口吃,练不口吃,装不口吃。

  5、别人会有反感吗?

  掌握发音法怕别人听出来不好意思,说话慢了别人不会着急吗?柔软地说话别人不会有反感吗?这样顾虑重重是不可能掌握好发音法的。正常人也有很多说起话来轻柔缓慢,从容不迫,我们听起来并不觉得着急,也没有反感,反而觉得稳重好听。所谓怕别人着急,实际上是自己在着急,怕别人反感,说穿了是自己对发音法有反感,以别人反感为借口来掩盖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用发音法说话对于你个人来说是变了,变得从容缓慢了,变得轻软柔和了,同时也变得不口吃了。但决没有变出正常人说话的范畴,因为不少正常人也是这样说话,别人怎么会听出而产生反感呢?经常与你相处的人可能会听出你说话变了,这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听出来,如若谁都听不出来,说明你说话还是老样子,没变,这还叫什么“言语的再学习”呢?打消一切不必要的顾虑,大胆地“变”吧!请看看下面这位患者来信:

  “......今天上午去学校上课,碰到了些同学,关心地问我前一时期为什么不来上课?身体可好?我就愉快地告诉他们是在矫正口吃。本班同学都知道我在矫正口吃,对我要求较高,关心我是否还有口吃?我肯定地回答他们:口吃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了。

  有一部分同学开玩笑地问及我矫正口吃的事,我却以从未有过的愉快心情大谈我的矫正经过,没有一点爱面子思想,也没有口吃现象出现,不以为人们谈论口吃是件羞耻的事,一点也没脸红,并且谈论的兴趣比他们更高。以后小组发言,我主动地第一个发言,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为时不短,我用完整的发音法把话讲完,讲得很流畅,我从没有这样轻松地讲过话。在我发言时,别的三个组同学都对着我看,有的是以惊讶的眼光瞧着我,有一部分人以期待我发生口吃的眼光看着我,我也象在矫正班里练习演讲那样自然地望着他们,从容不迫地扫视四周。发言完了,小组长带头鼓掌向我祝贺,这一仗是打胜了......。”

  这位患者是怎样打胜这一仗的?想必读者自己会找出答案。

  6,怎么还有口吃:掌握完整全面的发音法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不口吃的。但是,由于本身的因素和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口吃症状总的趋向虽是逐渐地好转,但有时也会出现波动。

  有时一冲动就忘记了发音法,有时自己以为在掌握着发音法,实际上已滑出了发音法的渠道。要命令自己,并且不断地追加命令,迫使自己坚持发音法,还要经常检查自己的发音法。

  检查自己每个单语的第一个字是否都掌握了诱导。下面二段患者日记。

  “我在练习发音法时,只注意一个慢,看着表练,以为只有慢了就是真正的发音法,而不注意诱导,走了弯路。今天听到诱导是发音的灵魂,它是说话速度的减速器,几个人还作了表演练习,对诱导才有了进一步的领会。实践证明,诱导着发音,速度就自然而然地慢下来,想快也快不起来了。以前也体验到只要慢一些说话,就不大容易口吃,可就是慢不下来,现在有了这个技巧还怕慢不下来吗?从此就严格要求自己,不宽恕自己,并随时检查自己贯彻发音法,现在口吃现象已减少到小数点了。”

  “我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平时说话时不用发音法,一旦在某个字音上卡壳,马上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把卡壳的字用发音法诱导出来,然后再改为平时的说话方式。”

  后一个的掌握方式是不值得仿效的,因为当你在某个字上口吃时,再想用发音法往往已来不及了。

  检查一下任何两个字有没有紧连地现象,如说“发--音--法--”时说成“发音--法--”,或“发--音法”,这样容易受到抵抗而口吃,或引出下一句话口吃。

  多数患者重视慢而忽略了轻柔。一个患者说:“我有一个亲戚,本来口吃很重,自我矫正很成功,他一面改造性格,一面学着轻声轻气说话,现在已改正了很多。”慢不是唯一的不口吃手段,这个人就是通过轻软柔和的说话,发现了自己本来就具有的说话动力。检查自己是否有说话用力过大,要极力避免猛重现象。

  客观上虽尽力控制着自己掌握发音法说话,可是心理非常着急,恨不得一下子把心理的话全倒出来。这种急于表达,发言意欲太急的心情是绝对有害的,它可能会破坏发音法的旋律而导致口吃。从容不迫的言语必须与心平气和的心情配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发音法的作用。

  检查一下自己思想上有没有顾虑,任何不必要的顾虑都会引起心情混乱而影响发音法的贯彻。口吃了怕难为情,矫正口吃要“保密”,掌握发音法怕别人听出来不好意思,说慢了怕别人着急,......顾虑重重,这样怎能掌握发音法呢?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坚决作到“你笑你的,我说我的”,“你快你的,我慢我的”。

  口吃矫正应该有一个过程,有些患者一掌握发音法说话,就想马上达到完全不口吃,这种焦虑心情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发音法虽是矫正口吃的有利手段,但它毕竟不是“仙丹”,掌握了它口吃现象定会逐渐地减轻减少,一定要接受这个过程。也不能达到“完全”不口吃,每个正常人有时都会有点口吃,难道我们还能矫正到超乎正常人的“超人”吗?这种要求是不现实的,这个问题,后面将会详细讨论。 口吃有病态口吃和常态口吃,正常人发生口吃当然都是常态,而口吃患者发生的口吃是既有常态又有病态,我们要矫正的是病态口吃,至于常态口吃那就随它去,它不须要矫正,也不可能矫正,因为我们也是“人”。口吃患者以为正常人不口吃,所以就把自己的口吃都误认是病态口吃,常态和病态之间怎样去区别呢?它们中间没有一个绝对清晰的分界线。有人说有心理障碍的口吃是病态。不对。心理障碍容易引起病态口吃,并不是有心理障碍发生的口吃都是病态口吃。有人说,正常人虽有口吃,可他们大都不知道,而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知道的口吃就是病态。这种说法也不对。因为口吃患者往往发生了别人很难察觉出来的极轻微口吃也会为之痛恨不已。这样的口吃不是普遍存在着吗?怎么能说它是病态。如果一定说它是病态的话,它应该是心理上的病态,须要改变的不应该是口吃而是病态的心理。一般地说,与当时的环境和心情协调的口吃是常态,失去这种协调的口吃现象应是病态。小孩吃着饼干,失手掉在地上被小狗抢去吃了,小孩或会伤心地哭起来,这种哭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成人也因此大哭起来岂不是失去常态?

  口吃矫正是一个口吃逐渐减轻减少的过程,那就应该看到自己好转的一面,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提高疗效,争取进一步好转直到全愈。可是口吃的人常闭着一只眼睛,看不到好转的一面,只用睁着的那只眼睛瞪着没好的一面。又由于求全欲望的驱使,一点点口吃也忍受不了,不管在矫正上有多大的进步,还是每天大喊大叫:“我怎么还有口吃,我怎么还发生口吃!”

  一个较严重的患者,第一天来接受矫治时,几乎每句话都口吃,后来,在全班面前说了近五分钟的话,只发生了一个字明显的口吃。发言完了后问他口吃好了多少?回答说:“好什么!你们没听到我刚才口吃吗?”有一点云彩就不是晴天,这样对待口吃能期望根治吗?这个人只能说口吃现象几乎没有了,而口吃病没好。

  五、辅助疗法

  矫正口吃是一个逐渐好转的过程,在好转中仍会出现口吃的反复。当心理障碍冲动时,或遇上某些难发音时,即使掌握了发音法,有时也可能发生口吃,配合一些辅助疗法将会有助于口吃症状的减少和消失。有很多例子说明,这对减少口吃现象,养成新的言语习惯,保持平静的心情和树立说话的信心都是很有价值的。

  1,有意识地深深吸口气再说话;

  2,自由而有节奏地运动双手,有时用一些手势来强调要点;

  3,用一些与言词有关的动作配合说话,如别人问工资多少?这时可以缓慢地伸出三指,一面说:“三佰元”;

  4,作适合言词的动作,就是边作那件事边说;

  5,含糊其词。我们平常说话不是每个字都发得清清楚楚,很多字是含含糊糊地一带而过。初学外语的人不易听懂外国人说话,这是因为不少字发音含糊的缘故,如果清楚而缓慢地说就可以听懂了。中国人说话也是这样,如我们说“中国人”三个字时,仔细听听,只有“中”字最清楚,其他二字都很含糊,尤其“国”更是发得一带而过。求全欲过强的口吃患者一遇上难发的字,就拼命地非发得清楚完整不可,就更容易在这个字上卡住,这时就含含糊糊地带过去算了。

  6,迂回。不要死撞南墙不回头,遇上难发音现象时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就是在前面加上一两个无意义的字,或换个同义词代替一下等,这个方法每个患者以前都曾试过。在口吃“强大”的时候,暂时战略地“退”一下,不要不讲策略地硬拼,这样是有好处的。

  7,面带笑容,或保持某种风度,也能起积极作用。这样能调整一下心情,也有助于发音法的掌握

  第六章 心理疗法

  一、认识口吃才能根治口吃

  二、放弃人为的拙策,服从感情的自然

  三、冲破怕字,大胆说话

  四、冲破内向倾向的执著

  五、敢于承认,勇于暴露

  六、遇怒制怒,逢急制急

  七、克服自卑

  八、注意力朝向目的物

  九、健康心理

  十、不如意事常八九

  十一、说话心平气和

  十二、增强抵抗力

  十三、全愈

  一、认识口吃才能根治口吃

  口吃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因素必然涉及到对心理刺激的体验,以及由此而伴发情绪反应;没有情绪反应的体验不会使心理和躯体发生变化。

  人对事物的评价、情绪和态度不仅会使心理的平衡发生变化,也能使躯体功能活动发生变化。情绪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躯体方面的机能异常。在情绪激动和发言过急的情形下可以引起发音器官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口吃,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口吃患者则对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作出错误的评价,因而就产生对它的特殊感情,并且这种感情与普通人在喜怒哀乐时所表现的反应有显著不同,这种感情会导致出现更多的口吃现象。这就是促使口吃的心理因素,也就是口吃患者的病之所在。

  一般地说,口吃患者的心身是健康的,学习和工作都能完成得很好,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并不比正常人差,只是表现在口吃这一“点”上却坠入了迷雾之中,固执地抱着偏见,导致一叶障目。“迷中是非,是非皆非”,即被口吃“迷”住,他们对待口吃的态度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口吃本来可以自愈。我们不是常听到在我们周围有些人自愈了吗?某某人以前口吃,可是未经过任何治疗措施自然地好起来了。而有的人口吃为什么不但没有自愈反而渐渐严重呢?对待口吃的错误心理就是妨碍自然治愈的因素。虽然积累了一些口吃习惯,照理也不难矫治。在我们身上不是有不少不良习惯,稍加控制就一个一个地改正过来了吗?为什么口吃习惯就这么难改呢?这是因为口吃习惯有心理因素这个“好朋友”在支持它,两者结成了“同盟”,切断两者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把口吃习惯孤立起来,口吃习惯就会不攻自破,口吃的症状也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步地减轻减少,若再用言语训练,就更能收效,治愈。

  根据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才是根治口吃病的正确途径,因而病人的心理活动是主要的治疗对象。心病必须用“心药”治,所谓心药就是我们的言词。我国有一句谚语:“话是开心的钥匙”。这里所说的“话”,就是言词。通过言语和文字给病人亲切的关怀,热情的指导,耐心地启发,去打开病人的心灵的大门,解开病人的心理疙瘩,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和平衡。

  口吃患者对待口吃的病态心理和错误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口吃的错误认识而来的。因而,全面、正确地认识口吃,进而改变对它的错误心理,才能根治口吃。如若只是运用一些技巧、手段与口吃现象对抗,这种矫正方法虽是必要的,但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治标的辅助疗法,就象吃一些止痛片一样,想根治口吃是不大可能的。

  在全面地正确认识口吃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口吃现象中发现和找出它的规律性,并在矫治的实践中应用它们,利用它们,才能最后驯服口吃,才能真正有效地治好口吃病。

  口吃患者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常为此感到苦恼,实际上是自己不了解自己。

  被口吃的现象“迷”住,对自己和自己的口吃失去了判断能力,因而表现在口吃上的一切情感活动都是夸张的,错误的,口吃患者决不能无视自己的情感活动。主观上的体会可以有助于人们建立信念,从而直接导致人们的性格和行为的表现。“入山不见山,出山观山景”。患者必须客观地观察自己,解剖和分析自己,揭开口吃病的病原和发病机制,详细分析那些促发口吃和使口吃固定化的因素和那些阻碍全愈的各种条件。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对口吃已形成的态度以及精神创伤的体验等内心世界,才可以弄清楚造成口吃的复杂发病原因,从而改善对口吃的态度和心情,从紧紧围绕在口吃周围的思想包袱中解放出来,从已经固定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不是似是而非地,而是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口吃,你心上的疙瘩就会象春回大地后积雪融化似的逐渐解开。

  口吃患者需要通过自身地实践体验来加深理解,然后才能获得“自觉”。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步地驱散笼罩着的迷雾,好象遮住“视线”的窗户纸被戮开似的,让美丽的阳光照射进来,照进多年忧郁的心灵,心情为之豁然开朗。同时,随着病因症结的解开,逐渐消除口吃的症状。

  口吃患者都清楚地知道,环境对口吃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真正起着作用的与其说是环境本身,不如说是人对环境的态度,以往经验的痕迹作用以及当前的刺激,对于个人的作用起着很大的影响。口吃病是与过去悲痛的,强烈的体验联系着的,而这些体验也只能解释为由于情绪、态度产生的。所以,对自己口吃的不正确态度是心理障碍和症状固定化的源泉,因而重新教育自己改变对口吃的错误态度是根治口吃病的必要措施。这个改变只有应用心理疗法才有可能。心理治疗的作用有两个常用的基本方式--暗示与教育(达到再认识)。

  鼓励、安慰、催眠术、口号式的暗示等都不出暗示疗法的范畴,即使所谓有效也不过是一时性的,因为暗示不能改变病人对口吃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态度。而是口吃患者大多富于理智的倾向,对事物持批评态度,好穷根究理,容易接受助长不安的暗示,而积极方面的暗示却不易影响他们。因此,只有在正确认识口吃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改变对待口吃的错误态度。

  自己积极地批判自己的错误态度对矫治口吃有很大的意义,也是好转的一个标志。在我们的口吃矫治班里,常常组织患者开一个“诉苦会”,让他们把多年来积压在内心的苦闷,对任何人甚至对最亲的人也不敢诉说的隐情,都尽情的、无保留地诉说出来。通过倾诉,可使内心的痛苦得到疏泄,缓解心理上的纠葛,使心情舒畅。并且在诉苦的过程中,患者常会自发、主动地对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态度进行批判。

  通过自我批判改变对口吃的错误态度,才能改变内在世界的内容。

  二、放弃人为的拙策,服从感情的自然

  一开始出现的处于萌芽阶段的心理障碍,本无关大局,但若人为地去勉强压制它和否定它,这种思想矛盾会使心理障碍强化和复杂化起来。口吃患者可以发现,口吃的大量出现,与病者约束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有极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治疗着眼点应放在解除思想上的矛盾。如何打破思想上的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放弃人为的拙策,服从感情的自然。”

  单纯的对口吃的恐惧和注意不会造成心理上的纠葛。口吃患者的心理障碍是矛盾的。口吃患者都知道,如能不怕和不注意自己的口吃就不大会口吃,因而就努力地迫使自己不要怕,不要注意,结果适得其反越陷越深。

  口吃患者说:“对我来说,心理因素是最难驾驭的,当心理障碍袭来,产生预感口吃的冲动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怎样努力也克服不了。”这个患者误以为别人都能自由地驾驭自己的心理活动,想怕就怕,想不怕就不怕。不少身经百战的指战员能够在战场上表现得很勇敢,无畏,他们的所以“不怕”,并不是控制的结果,而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

  有了口吃而产生怕口吃的心理,这是人们自然的感情,不要人为地去压制和排除它。口吃既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和接受这个事实。即来之,则安之。想凭着自己的意志去支配感情,犹如逆水行舟。惟有认识到这是当然的事,才是治愈口吃的前提。

  口吃患者们常被口吃所苦恼。每在工作之余,饭前茶后,睡前睡后,在大脑里回旋着的一个观念就是几时才能不口吃,怎样才能不口吃。如何摆脱这种执著的心理纠葛呢?就是服从自然!怎样服从自然呢?当出现“怕口吃”的心理障碍冲动时,不要有想从“怕”的情境中摆脱出来的愿望,断然不要异想天开地下功夫去追求不怕,应听其自然,这就是患者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但应该注意的是,患者有意识地下功夫去追求自然,或者努力地采取这种态度也是不对的。因为下功夫追求自然,或努力服从自然其本身就是不服从自然。

  例如,患失眠症的人,带着“怕失眠”的忐忑不安的心情脱衣上床,一上床就在睡眠上下功夫,努力保持平静的呼吸,努力不思不想,强迫自己快些入睡,然而却好久不能睡着;又把平静的呼吸改为深呼吸,并且反复默读数目,但还是睡不着;打开电灯一看表,都深夜两点了,更加焦虑起来,怕失眠的心情加深了,赶快关上灯,使劲地闭上眼睛命令自己:“睡!快睡!”这样翻腾怎睡好觉呢?一般的人是怎样睡觉的呢?到了平常睡觉的时候就脱衣上床,平静地躺着,没有强迫自己入睡的要求,更没有怕睡不着的顾虑,杂念来时就让它自然流动,不鼓励自己去想它,也不努力地不去想它,躺着躺着想着就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

  对“服从自然”能有所领会吗?能与你自己的口吃联系起来吗?去体验吧!
 

上一篇:口吃的矫正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8.8438秒 查询数据库5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