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语言障碍 > 正文

新世纪以来10年河南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综述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4/12 22:46:01 人气: 标签:
 

新世纪以来10年河南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综述

  大跨越的十年 大转折的十年

  ——新世纪以来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新世纪,新发展。

  2000年以来的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10年,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

  在这10年里,我省的教育投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量最大、增长最快,教育财务管理与改革也最有成效,为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在这10年里,我省的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社会教育诉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在这10年里,特别是2008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我省的职业教育由本世纪初的低谷徘徊步入了现在集团化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职教发展模式;

  在这10年里,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这10年里,我省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了教师待遇,维护了教师合法权益,教师队伍结构逐步改善,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投入:增量最大增长最快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

  相对经济发达省份,我省是穷省,但“再穷不能穷教育”。据统计,2009年我省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总投入为763.3亿元,比2000年的168.7亿元增加594.6亿元,增长352%。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等用于教育的经费)为588.9亿元,比2000年的113.4亿元增加475.5亿元,增长419%。2009年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7.2%,比2000年的67.2%提高1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教育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显然,这一系列数字很直观地展现了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了优先保障。

  10年来,我省在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不断改革,加强了财务管理,完善了投入机制。

  首先实施了“以县为主”的投入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国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为解决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而形成的教育资金缺口,在国家加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我省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截至2004年,我省158个县(市、区)的教育人、财、物、事权全部收归县级管理。

  10年来,我省实施了学生资助体系改革。从2005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适当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到2008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政策,继续对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从2007年开始,我省建立健全了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覆盖全省80多所高校和1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从2007年秋季实施新机制至2009年年底,各级财政安排我省高校和中职的资助经费达64亿元,累计资助学生766万人次。

  10年来,我省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2005年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课本费、学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春季学期起,免学杂费政策对象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07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向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标准,由原来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补助均为1元/天,提高到小学生补助2元/天、初中生补助2.5元/天;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生均增加35元。2008年,我省进一步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费提供地方课程的教科书,同时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同时将我省的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含免学杂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农村小学生均230元、初中生均375元。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将生活费基本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生2元/天,初中生3元/天。2009年,我省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将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农村小学生均300元、初中生均500元。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我省实施了高校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80多所公办高校利用社会资金总额647亿元,占利用社会资金总额的比例为59%。10年来,我省基本形成了资产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后勤服务系统,初步建立起了符合我省高等教育特点与发展需要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学校负担大大减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是国人多年来的期盼。这一愿景即将实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省政府也作出承诺——“财政资金和服务保障最大限度向教育倾斜”。相信,有国家的美好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承诺作引导和坚强后盾,我省将不断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以更大的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推动财务保障机制改革创新,为“科教兴豫”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基础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

  基础教育之“基础”,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无论从所占人口比例来说,还是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而言,我省一直都把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是我省最基本的省情。2007年,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主要指标均达到“两基”验收标准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我省为全国全面实现“两基”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省教育厅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小学净入学率达99.92%;普通初中净入学率达99.16%;全省普通高中发展到868所,在校生人数从2000年的75.15万人发展到2009年的201.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幼儿园达到6355 所,比2000年增加3418所;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21所,在校生达到2.11万人,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平均提高到了85%。

  “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缴税,娃娃上学不缴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农民自编的歌谣唱出了我省义务教育实现的历史性跨越——在普及义务教育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我省是农业大省,因此,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后的难点也在农村。

  10年来,特别是从2002年起,我省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80%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001年以来,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配置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十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农村,最好的房子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硬件”更新的同时,我省教育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使孩子们“有学上”后,我省正在逐步解决孩子们“上好学”的问题。

  从2002年起,我省实施了“五三”学制向“六三”学制过渡,目前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我省开始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2008年秋季,我省又适时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形成了完整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规划是展望,规划是引领。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政策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国家意志体现的则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像抓经济一样抓职教。”2010年,省政府出台的“一号文件”历史性地是关于职业教育的——《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实,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就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了河南省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战略重点,作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2008年郭庚茂省长到河南以来,多次过问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采取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加快我省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10月,省政府召开了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12月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决定5年投入100亿元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近3年来,省政府先后3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20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职教攻坚工作。

  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2008年职教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全省计划投入资金总额198.83亿元,截至2010年8月底,已投入资金46.36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7.11亿元,其他投入29.25亿元。

  本世纪初,我省的职业教育还处于低谷徘徊状态,何以经过近10年的摸索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职教发展模式?这其中,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创新体制机制、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是关键。

  省教育厅的统计显示,新世纪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2000年至2009年,全省高职院校由14所增加到56所,招生数由2.15万人增加到27.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由1255所调整到1180所,招生数从33.19万人上升到73.11万人,中职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招生,招生数居全国第一。

  从穷省办大职教的实际出发,在财政比较紧张、职教资源短缺的现实条件下,我省打破职教发展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办学的新机制。在政府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部门、行业、企业、个人发展职业教育。

  同时,我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订单培养”,逐步实行学分制,探索建立了弹性学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

  2004年以来,按照“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合作”的原则,我省组建了60个职教集团,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2054家。职教集团的组建,促进了校际、校企以及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城乡联姻、省市县三级合作办学,推动了职教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了职教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河南模式”。

  农村职教是我省职教工作的重点、难点。自2006年起,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开展了“职业教育强县(市)”创建活动。截至2009年年底,已评审认定了四批共计41个“职业教育强县(市)”,省财政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每个职教强县(市)100万元。 “职业教育强县(市)”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发展农村职教的积极性,加大了对农村职教的投入,实现了县域职教发展的根本性突破,有效提升了职教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这决定了衡量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2000年至2009年,我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近6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结合国家规划,对照我省实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继续加快推进职教攻坚工作,在于继续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重于规模扩大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我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我省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普通高等学校99所,比2000年52所增加47所;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227.96万人,是2000年43.05万人的5倍多;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36.88万人,是2000年26.24万人的5倍;在学研究生26431人,是2000年3229人的8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02%,比2000年的8.7%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增加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10年来,我省省高等教育学优先发展了工科类专业和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加快发展了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大力改造了传统学科专业,培养了农村基层管理和实用技术类专业人才,大力培育了特色专业,逐步建立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10年来,我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高校学位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郑州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行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实现了省部共建,省政府先后与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分别签署协议,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师资建设: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的每一项新成就,离不开广大教师;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新突破,离不开广大教师。

  新世纪以来,我省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显著提升。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87. 2万。其中,小学48.91万、普通中学38.29万。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逐年提高,2009年分别达到99.58%、98.22%和93.98%,分别较2001年提高2.11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20.4个百分点,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10年来,我省共培养、认定了50名省级职教专家、163名专业带头人、860多名骨干教师,打造了一支职教领军团队。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目前,在河南省高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已达111人,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7.15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36万人,占32.98%,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96万人(其中博士学历5910人),占41.43%。

  我省是教育大省,百万教师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得益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了教师结构,拓展了教师的来源渠道,得益于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保证了教师队伍的数量。

  10年来,我省深化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核定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达88.3万名。全面实施了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深化完善了中小学职称改革。积极开展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省组织城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13.5万余人次。同时,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2003年7月,全省首次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迈入了一个法制化的新阶段。据统计,2002年以来,我省共认定教师资格85万人。

  10年来,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教师扎根农村,稳定教师队伍,我省重点加强了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等。同时,我省出台了职称评审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为了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距,2002年起,全省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部上收到县,实行财政统管、银行代发。按照国务院部署,义务教育学校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

  10年来,我省健全了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的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召开的全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全省优秀教师代表或师德报告团巡回报告会等,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时,我省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努力解决教师在住房和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师风成为最受重视的内容。近几年,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知荣明耻师为范”、“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大爱无声铸师魂”、“我为祖国站讲台”和“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推动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和师德水平的提高。

  一系列稳步提升教师地位、稳步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切实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从教。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我省将继续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的同时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中原崛起,教育奠基;河南振兴,教育奠基。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

  回首昨日,新世纪以来的10年,是我省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大转折的10年。

  展望明天,未来的10年,我省教育事业将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加快解决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9727秒 查询数据库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