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孤独症治疗 > 正文

孤独症儿童读书应具备的条件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6/21 15:46:52 人气: 标签:
 

  孤独症儿童读书应具备的条件

  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会长大,都要步入学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说,在看着孩子一天天长高的同时,心情也随之一天天变得沉重。别人家的孩子按部就班地从学前班到一年级,从小学到中学,走上他们的就学之路。而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有多少学校的大门是为他们敞开着呢?

  因为社会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障碍,孤独症儿童在学龄时往往不具备正常儿童的能力,学校也因为难以适应孤独症儿童而无法接纳他们。为了缩小孤独症儿童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差距,早期干预及学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学前训练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获得基本的社会生活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进入学校打下必备的基础。由于孤独症儿童的障碍程度不同,进入学校时遇到的困难也不同。有的儿童已基本达到学校的要求,只需稍加辅助,便能随正常班就读;有的儿童则需要很多来自家庭、学校及专家的辅助,方能在正常学校的班级中坚持学习;但对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来说,进入正常学校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需为孤独症儿童及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特殊的学校,或在正常学校中提供特殊的班级及教师。

  所以,孤独症儿童能否上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①孤独症儿童自身的障碍程度。

  ②该儿童学前训练的程度。

  ③该儿童居住地有无特教学校,以及该类学校对孤独症儿童的了解程度。

  ④正常学校对特殊儿童接纳的能力,如教师条件等。

  ⑤该儿童的家庭能否寻找到专业人士的帮助。

  ⑥该儿童所在国家及地区对特殊(残障)儿童提供的法律保障条件。

  总之,由于地区不同,孤独症儿童入学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在发达程度不

  同的国家,在城市与农村都有很大的差异。当今,“义务教育”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写进宪法,“接受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人民认可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因此,为孤独症儿童及所有有障碍的儿童争取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同时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自闭症网是儿童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信息服务网,是一个融专业性、功能性于一体,以儿童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知识介绍、病症诊疗、康复训练、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门户网站,也是为全国各治疗儿童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的机构服务的网络运营商。自闭症网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儿童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医疗和教育技术的服务中,通过宣传普及儿童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相关知识,提供咨询服务,宣传优质幼教信息理念,创建和谐儿童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治疗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而遥远的,然而对于孤独症患者家庭来说,则意味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与无奈…… 有人称孤独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不知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怪异行为,父母不敢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 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即“World Autism Day”(也称“世界自闭症日”)。 在这个关爱日来临之际,记者对南宁市的孤独症儿童及康复组织进行了探访。 镜头一:“看着他漠然的眼神,我不敢相信我是他爸爸” 患者:小辛(化名) 年龄:6岁 南宁市方舟至爱特教学校的院子里,小辛东窜窜西跑跑,稍微跑远点,爸爸龚先生马上将他拉回身边。小辛好像一刻也闲不下来,一旦被抓到怀里,他总是试图挣脱,要不就是不断扭头四处张望,或者定定地盯着手指头,两只手不断交叉出花样来。爸爸让他给旁边的陌生人打招呼,他头也不回地嘴里嘟囔几句,眼睛始终不会放在人身上。和院子里其他的小孩一样,见到人,他们都会“视而不见”地躲开。 龚先生从江苏连云港来南宁一个月了,“南京也有类似的学校,但是收费太高了”。3岁的时候,小辛的行为就有些异样,说话有些困难。和小区的孩子玩不到一起,只能定定地呆看别人玩耍,后来医生诊断为孤独症。“这样的孩子太难管了,要一刻不停地看着他,没有人在身边,他说不定会做出什么危险的事来。后来,他妈妈和我离婚了,我不怪人家,因为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很烦,但是自己的骨肉,总是舍不得放弃,总想着有一天他会变好。” 为了小辛,龚先生辞了职,把以前交的养老金、保险等都取了出来,四处寻求良方。“现在,没有什么医疗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训练,让他懂得一些生活的技能。我只希望我的努力,能让儿子像正常小孩一样去上学,也不管他到底能不能学到什么东西。”可是,在努力的同时,龚先生对儿子再好,也始终不见小辛对他流露出半点亲情,一转头就会形同陌路,“看着他漠然的眼神,我不敢相信我是他爸爸”。 旁白:儿童孤独症在国外被称为“儿童自闭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根治好。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音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并表现出来,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镜头二:“看着他会过马路了,十几年辛苦化为高兴” 患者:方舟 年龄:13岁 如今的方舟,已经可以自己坐公交车上学,而且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可以自己过马路。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妈妈张娜。经过近10年的训练,终于取得这样的效果,张娜感到又累又高兴。她说,这在孤独症康复训练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了,因为她经常接触到孤独症这一领域,据她所知全国仅有3个有成效的例子,方舟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对于孤独症患者,训练、康复是一辈子的事情。至今,上小学六年级的方舟,身上还有很多孤独症的症状。他很容易发脾气,发起脾气来,就用咬手、撞墙等自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张娜的训练项目的其中一项,就是教方舟用怎样的途径去发泄。“我叫他生气的时候,就攥紧拳头,要么就捶打她的腿。反正是让他不能伤着自己。” 孤独症孩子,没有安全不安全的概念,所以他们对水、火、行驶中的汽车等,都没有概念,常常会好奇地去摸,并跑到跟前观察。而要让他们意识到危险,就要不断重复地训练,直到他们接受。张娜说,这个训练过程往往是以年来计算的,父母和老师都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而且,可能是慢慢进入了青春期缘故,方舟逐渐有了攻击行为。虽然张娜每天都在为训练儿子做努力,但她对未来还是缺乏信心。“我怕他有一天变得疯狂,连我们也控制不了。但是这种孩子,不训练是绝对没有希望的。” 一岁半时,方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恋物、恋广告、恋天气预告,行为刻板,情绪不稳定;2~3岁发展到尖叫、狂奔、旋转身体、摇头、滚地、哭闹不止、自残、眼光发散,疯狂迷恋钟、电风扇,语言发育迟滞,经常自言自语,口齿不清。1998年6月,张娜带儿子到北京求医,经诊断为孤独症。由于张娜原来读的是师范大学,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儿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开始,她遍访专家探索训练孤独症的良方。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张娜夫妇把小爱变大爱,2004年2月,创办了南宁方舟至爱特教培训学校。至今,已有数百名孤独症儿童和家长在这里接受培训。 旁白:据调查,70%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智力障碍,20%智力正常,5%~10%的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方面有着超常智力。孤独症患儿早期症状如下:缺少面部表情,拒绝别人的拥抱,当父母离开时无明显的依恋。受到伤害时,不会寻找母亲的安抚等;语言障碍,在婴儿时期不会咿呀学语,语言发音晚,无原因的尖叫;行为异常,对日常生活常规变化的拒绝,对某些物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刻板、怪异的动作。 镜头三:“看着他打骂亲人,感到痛心但束手无策” 患者:阿航(化名) 年龄:16岁 初中没上完,阿航就辍学在家。造成辍学的原因是,他的智力赶不上同龄人,没有办法接受老师教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在学校不懂得和别人交流,而且在班里总是欺弱怕强,而且还调戏女生,同学们都不想理他。 回到家里,阿航一刻也离不了人陪伴,爸爸被缠得经常旷工,后来被单位开除了。阿航的自控能力非常差,看见什么好,就一定要买,家人不给买,就发脾气。因为他的无理要求太多,总有被拒绝的时候,家里的东西就一次次被他砸得乱七八糟。家里的桌子、门窗等物,没有一样是完整的。家里吃饭的碗、喝水的杯子都换成了不锈钢的。即使这样,许多餐具也被砸凹。 阿航脾气来了,就全部地发泄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力气变得很大,经常把爸爸打得头破血流。这还不算,阿航在小区里也经常惹事,他喜欢跟比他小很多的孩子一起玩,但没一会儿,他就把人家打哭了。有邻居上前说他,他扬言说:“谁敢管我家的事,我就杀了谁。”如此一来,阿航的父母都不好在小区做人。 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发现阿航的行为有些异常,但是一直当多动症来治疗。后来,阿航上小学二年级时,才确诊是孤独症,而且还是高功能的孤独症。阿航的父母很苦恼,很多人劝他们把阿航送往精神病院,但是阿航又不属于精神病范畴。阿航一旦发作起来,家里的人确实难以控制。所以,他们希望政府针对孤独症患者,建立一个养护机构。 旁白:孤独症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攻击行为也会升级。加上本身不善交流,又面临青春期发育问题,烦躁不安、焦虑、逆反一旦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就会发泄到周围人的身上,会对别人产生伤害。 呼救:“谁来帮助我的孩子” 28岁的徐发美眉清目秀,她牵着一个同样清秀的小女孩来到记者面前,说:“我想寻求好心人资助。” 徐发美牵着的小女孩是一个名孤独症患儿,今年即将满8岁。记者低头同她打招呼,这孩子连眼皮都没抬,把脸转向了别处。徐说,这孩子是在3岁半时被诊断为孤独症的,经常莫名哭闹,至今没开口讲过话,连衣服都不会穿。为了弥补遗憾,她和丈夫决定再要一个孩子。谁知小女儿长到三四岁时,情况比姐姐还要严重,一查也是孤独症。 医生告诉徐发美夫妇,这种病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只能做康复训练。按照一般的收费标准,一个孩子每个月的训练费加生活费在2000元左右。夫妻俩都属于打工一族,他们的收入连一个孩子的训练费都承担不起,只能眼看着孩子在懵懂无知中一天天长大。 孤独症的孩子身边时刻离不开人,为此,徐发美在一年多前辞去了工作,专心照顾孩子。不久前,她带着大女儿来到南宁做康复训练,仅仅一个月就花去了2000多元。想着下个月的费用还没有着落,徐发美一筹莫展。 现状:家长陪着做培训 南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科,是广西最早成立的孤独症儿童培训机构。 该科一名负责人介绍说,早些年,人们对孤独症不了解,常常把类似的症状当成精神病来治疗,直到最近10年来才渐渐认识孤独症。孤独症的孤独,不同于我们平时说的心理孤独,一般认为它是大脑发育缺陷引起的一种疾病,受损的主要是社会交往这一块的能力。患此病的孩子常常不合群,存在语言障碍,行为刻板,不理解社会规范,不懂交流。它与弱智也不同,弱智的孩子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只是能力发育水平较低。 该负责人说,目前医学界对孤独症的确切病因尚无定论,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靠教育和训练。如果发现后能够早期干预,一些孩子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恢复,掌握一些简单的交流技能和表达能力,能够达到生活自理,甚至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上学。但如果不进行培训,到了一定年龄后,一些孩子会产生破坏、攻击行为,有的则不懂得自我保护,生活无法自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医院诊断出的孤独症病例越来越多,目前来该中心接受康复培训的共有130多名孩子。 记者了解到,每一个来这里的孩子都要经过一套心理测评。医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情感、社会交往、言语、动作、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打分测算,然后由老师根据程度的轻重制定训练方案。该中心的训练方法是医教合一,既有特殊教育和培训,也有针灸、按摩等医疗方法。 在康复中心,记者看到,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一个家长陪着进行康复训练。一名家长说,一个孩子拖累了整个家庭,不但要花钱做培训,还要抽一个人来陪孩子。有的家长实在没法兼顾,只好找个保姆代替。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6.5430秒 查询数据库5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