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是如何进行自我认识的?郑州孤独症治疗专家指出:儿童发育特点,首先要认识自我,孤独症儿童也一样,在孤独症的康复过程中,自我的认识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一、自我一他人分化认知 沃尼兹等人指出,孤独症儿童之所以不能与人很好地交往,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很好地区分开来。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几篇关于孤独症儿童的视觉性自我认知的实验研究论文主要围绕着下列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是探讨了孤独症儿童有无视觉性自我认知,二是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性自我认知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前者多借鉴嘎鲁普的“颜面记号任务”实验范式;后者多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例如,道孙等人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对客体的永存性的认知和口头语言三者之间都有显著相关性。但是,这些研究设计只是让受试儿童单独一人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没与对他人认知的比较。因缺乏两类认如的比较,就很难对孤独症儿童是否有真正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做出确切的判断。再者,研究仅根据受试儿童能否擦去脸上的记号得出结论,而没能深究其认知过程中所蕴涵的心理活动。 二、静态一动态自我再认 “静态、即时的镜像自我再认”是指儿童在自由游戏活动中,自发地看、走近或面对镜中的自己微笑等反应;“动态、延时的录像自我再认”则指受试儿童在看到自己15分钟前被拍摄的游戏活动中“我”的影像时的反应。 研究发现:第一,从视觉行为上,发现了受试的孤独症儿童都对“录像自我”表观出更大的兴趣。第二,孤独症儿童在“镜像自我再认”与“录像自我再认”上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带着很强的积极情绪,注意地看自我影像。这个结果也为前面所述的“孤独症儿童有着初步朦胧的自我认知”结论提供了一个佐证。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两种认知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孤独症儿童带着更强的积极情绪来看镜中的自我影像。积极情绪的发生率显著地高于消极情绪。第三,受试的孤独症儿童的“镜像自我再认”与“录像自我再认”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录像自我再认”的“瞥自己”的行为与“镜像自我再认”中的接近行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说明两种认知也是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 这给我们今后的干预提供了一个参考:要强化孤独症儿童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我们可以首先通过镜子来进行。在提高孤独症儿童即时静态的自我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而提高他们延时动态的自我认知水平,最后达到能对“自我”的抽象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孤独症儿童是如何进行自我认识的?大家对孤独症有了一定的了解,郑州孤独症治疗专家提醒您:对孤独症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康复机构,及时治疗,争取早日回到社会。 |
马丽 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原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曈心心理诊室创始人,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心理科特聘专家,郑州同心园康复中心技术督导
一、专业擅长:擅长各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青少年叛逆厌学,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北京 宣武医院,武汉心理医院,中德心理医院、河南省精神病院多次进修学习。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及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深层动力学心理治疗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前行有声—医生、患者、心理分析》。
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国控东宸
18336006977(陈老师)
郑州市二七区中原东路康复中街交叉口
13838578553(韩老师)
郑州荥阳市高村乡青少年心理疗愈基地
15737155809(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