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自闭症治疗 > 正文

苏州现有3000多位自闭症患儿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5/9 10:14:06 人气: 标签:
 自闭他们仿佛来自另一星球 只有爱才能帮助他们驱除孤独

  他们有纯净的眼睛却从不与你对视,他们听得清楚却对呼唤充耳不闻,他们的心事无人知晓,他们是一群自闭症患儿,还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可能你看过达斯汀·霍夫曼当年那部《雨人》,或者是李连杰的新片《海洋天堂》,对自闭症有一点模糊的概念。其实,他们不远,在苏城你我身边,就有几千个这样的孩子,封闭了与自然世界沟通的渠道,不愿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4月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个 “世界自闭症日”。近日,记者走近这些孩子和家人,“他们来自遥远星球,内心有着你无法理解却异常精彩的世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角度,不是以悲天悯人的心态,而是平等地走近他们,触摸他们的精神世界。

  □ 商报记者 张洁

  【认识自闭症

  自闭症在国内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范围狭窄、动作刻板重复和严重的行为问题。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方面。自闭症儿童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自伤等。

  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它起病于婴幼儿期,由于病因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医学方法、药物能治愈。大约80%的孩子没有独立社交能力,无法独立生活,有的甚至终身没有语言。唯一的途径是依靠长期大量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使患儿的病情得到一些改善,增强生活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极个别的孩子通过训练,某些领域的超常潜能被发掘,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三成孩子错失治疗机会】

  昨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受各方因素影响,苏州市自闭症患儿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总数已超过3000人。而这些“星星的孩子”,大多没能接受到专业诊治,甚至有三成完全错失治疗的机会,其未来令人担忧。

  “对于自闭症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尚无定论。但有一个必须关注的事实,那就是自闭症患者逐年增多,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 ”市母子保健中心儿保科主任宋媛告诉记者。目前,自闭症发病率已占我国各类精神残疾的首位,全国自闭症患儿人数已达100多万,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据培智学校和康复机构粗略统计,苏州市区患儿人数有两三千人,“大市范围远不止这些。 ”为什么增加显著,宋媛的看法,一是诊疗手段和设备更加先进,确诊病情不难;二是现在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和成长,了解自闭症的人也越来越多,城市的家长会在孩子2岁左右就带来就诊。

  一方面是患儿增加,另一方面却是治疗和接受机构相对匮乏。记者了解,由于起步较晚,我市专业性自闭症康复机构相对较少,很多患儿排队也进不去,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一些儿科医生也告诉记者,“一些社会机构师资、设备匮乏,良莠不齐,不能起到康复作用。 ”宋媛说,还有很多家长误把孩子的自闭表现当做调皮、智力低下或其他精神疾病,耽误了病情。此外,目前没有关于自闭症的完整特教体系辅助,大多普通学校也不配备专业的教师和专门设施,无法接纳这些特殊的孩子,很多家长为照顾孩子只能辞掉工作,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到底该把孩子送到哪里?”

  目前,我市金阊、平江、园区等培智学校有自闭儿专门班,本地户籍儿童就读还可享受政府补助,但这远不能满足需求。据悉,平江培智学校自闭症实验班将扩为三个班,招收人数会有大幅增加。与学校建在市区或紧靠小区不同,国外自闭症康复机构往往在远离闹市的地方。昨日,一家专业治疗自闭症患儿的康复机构就在吴中旺山村落成,它通过与实景结合、家长间互助,尝试治疗新方法。

  在采访中,家长、专家说,患儿康复不仅需要时间、金钱,更重要是内心的呵护。大家呼吁,整个社会都应参与进来,让这些孩子能早日恢复健康,和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链接】

  国际通用的11种儿童自闭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对照以下标准,如果发现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这些特征,那么有可能患上自闭症

  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出生后2个月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

  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面对才能更好帮助他们】

  子玉:5岁开口说话“不去面对,这是耽误她”

  5岁的子玉看起来有点暴躁,小朋友一靠近就会被她推开。妈妈孙梅说孩子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乱舞手臂就是喊叫爸妈。不过,这已经让她欣慰。

  孙梅和丈夫都是苏州人,两人工作单位都是令人羡慕的那种。生了子玉后,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然而到两岁子玉还是不开口,更谈不上与父母有情感交流。一查,结果是自闭症。 “是天塌下来,还是在做梦? ”跟记者描述当时全家人憔悴的情形,孙梅依然眼冒泪花。“孩子不懂控制大小便,时刻尖叫。有段时间这孩子只吃鸡蛋,看到就要往嘴巴里塞。”

  对于孩子一度加重的病情,她觉得一定程度是被自己垮下那段时间耽误的。不过,大半年来,她和丈夫东奔西跑,慢慢开始冷静下来,接受这个事实。啃医书、学心理学、建立自闭儿妈妈群,孙梅当起全职妈妈、形影不离孩子。 “别人教八遍十遍,我教千遍万遍。 ”弯路没少走,但是耐心呵护加上科学康复取得了成效。如今子玉,渴了饿了都会跟爸妈说,甚至跟训练的老师也开口,还会自己玩玩具。

  昨天,孙梅听说有个专门治疗的机构成立,她特地赶到现场。她说,相信会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妈妈出现,她想要和她们交流,她想要告诉她们更多。这几年她遇到过同样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更多选择漠视和消沉,甚至把孩子送到乡下、外地。 “怕别人知道,也担心费用高治不好。 ”走出阴影的孙梅看起来充满了斗志,“现在这个问题肯定不是我一个家庭的问题,我愿意站出来去帮助这些家长,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团体。告诉那些刚诊断出来的家长,不要怕不能怕,孩子是自己的,生成这样也不能放弃,多学多做就能帮助他们康复,不闻不问就真的害了他”。

  尹尹:幼儿园进进出出“我就觉得他是正常孩子”

  在平江培智学校二楼的教室里,清秀的尹尹安静地独坐一旁,看起来十分乖巧。他刚来这里不久,当医生的妈妈站在校门口步子难迈。黄女士很不甘心,“他是个正常的孩子,他只是不爱和人交流……”

  平江培智学校的自闭儿专门班老师刘晓丽告诉记者,2006年她就接触到尹尹。据说,他小时候就是有点不合群,对别人的问话经常不回答或者答非所问,时常盯着一个东西出神,有时偷偷微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看人,和别人没有眼神交流,有时候他妈妈使劲喊他,他就会望两眼。特别喜欢动画片,一个人玩的时候经常背动画片里面的台词;对声音很敏感,比如有时等候室有些吵,或者在放他不喜欢的动画片,他就会捂住耳朵。所以他妈妈虽然是医生,一直以为孩子只是太敏感。后来有人提醒是不是智商有点问题,结果测出来跟一般孩子的智商差不多。只是到了上学年龄,依然没有改观,6岁才确认是自闭症。“他智商都没问题,长得也这么好。”黄女士说,她托了很多人,让儿子进幼儿园与正常的小孩一起学习。然而,这个时间总不能维持很长。老师总是又担心又无法和尹尹沟通,更谈不上叫他学习。接回来送回去的过程中,尹尹的情况有所加重,咬积木、闹抓狂,家里不得不把他送到自闭儿专门班来。

  刘晓丽介绍,班上十来个孩子,六七个的家长是高学历、高收入群体,或多或少总要互相问两句,“我们的孩子怎会有这个毛病呢?不该把他看得异常。 ”“如果康复得好,可以上正常的小学。 ”多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倾诉,“虽然还是和其他孩子有差别,但依然可以受到正常的教育,以后找一份适合的工作,就可以自力更生了。”

  治疗有黄金期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国际上对自闭症还没有突破性认识,亦谈不上特效药物,对于患病儿童,大多通过运用多种干预方法进行功能训练以改善症状。“3到6岁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超过这个岁数就基本成熟定型,改善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 ”宋媛直白地说,治疗效果差,也是目前大多数孤独症康复机构仅面向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原因。 “不过,一定要早诊断、早干预,3~5岁左右最为关键。 3~5岁进行早期干预,维持3年左右,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训练,包括从生活到思维等的系统训练。”

  苏大附儿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丁晓春也认为,国际上广泛认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的重要性,且在各方面的研究也显示,越早的训练对自闭症孩子越有帮助。

  有些孩子在家挺活泼,可一碰到外人,便常常沉默,置之不理。家长也不要着急,丁晓春说,这种习惯与教育等有关,孩子在生人面前会本能失去安全感,但与“自闭症”有本质区别。提醒父母和老师,如果发现孩子有“奇异”表现,仍应先去专科门诊排除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不要一味认为孩子认生或内向,而贻误时机。

  理想的康复训练模式是“专业康复+家庭训练”,即让患儿上半天的专业康复课,再回家进行半天的家庭训练。刘晓丽说,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式各不相同,在学校包括手把手地教他们,让孩子进行模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给他们上艺术课,通过唱歌、画画来交流,以及物质奖励等。她再三说,当老师、做家长都难,而做自闭患儿的家长、老师就是太难,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回答,也许普通孩子几分钟就能学会,但是自闭患儿可能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这里的艰辛远非想象,“坚持对孩子的爱,就能撑下去”。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1.4258秒 查询数据库1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