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多动症治疗 > 正文

多动症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对策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3/20 14:45:08 人气: 标签:多动症青少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对策
 教育冷热病多动症患儿偏执性人格杂谈 
人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者行为问题。例如,考试焦虑、厌学逃学、受挫而情绪低落、自卑、孤独、多动、攻击、敌对等。第二类是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孤独症、抑郁症等。第三类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学校心理咨询主要解决第一类心理问题,同时能够鉴别出第二类心理问题,以便及时转介。专门心理咨询机构主要解决第二类问题。第三类问题则由精神病院等机构解决。
(一)人格障碍问题
     人格一词有三层含义: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格主要指性格和气质。
     人格障碍问题就是行为模式偏离常态,并构成冲突的某种问题。一般中小学生人格障碍问题有偏执、自卑、分裂、强迫、边缘性、戏剧性等。
    1.自卑
( 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
     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
     自卑常以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自欺欺人、焦虑紧张等。它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一个自卑的典型。
     自卑对人的身心发展三大危害: ①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容易消蚀人的斗志; ③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 2)自卑形成的原因
      自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而导致自卑。学前儿童一般不知道自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评价自我。他们的自我还停留在“自然我”的水平上;上了小学,“社会我”开始突现;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识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者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的人,得过且过,因而也不容易自卑。问题出现在过高要求自我的人身上。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都比别人强。可是现实中的自我达不到,因此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中等或者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②生活中的挫折导致自卑。哲学家斯宾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的人原本是豪情万丈,但是由于遇到了挫折,便觉得自己太无能,因而瞧不起自己。
     ③身体上的缺陷。体形、体力、相貌、身体功能等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觉得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如太监、残疾人、痤疮患者、性功能低下者。这种自卑的本质原因仍然是心理因素。
( 3)自卑的预防和调试
     ①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自我评价,改变自我意象。自我意向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上。人的自我意向的形成,与以往的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自我意向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向一致。自我意向是可以改变的。
     当你有自卑感的时候,多想一想自己的优势、优点、长处。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朵小花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凌峰、潘长江、葛尤、漠然。
     ②正确地表现自我。扬己长,避己短,在人群中树立一个新形象。表现自己最拿手的、容易取得成功的。有了一次成功,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强。久而久之,逐渐自卑就被克服了。
     ③正确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坚持就是胜利”。经常使用这些暗示,自卑就回逐渐丢在脑后。
     ④正确地补偿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长处是为了培养自信,看到短处是为了知不足而思进取。补偿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扬长避短”。生理上的一些缺陷已成定居,补偿的形式应该是“代偿”,如张海迪,身体残疾,靠学习创作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个子高的选择打篮球,个子矮的选择体操,盲人选择洗像,登山队员选择擦玻璃。孙膑、司马迁、海仑·凯勒、燕子、小征泽尔、寇准、拿破仑、郑和,这些人都是有生理缺陷的人。二是“以勤补拙”。有一些能力上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演练来补偿的。三是临阵磨枪。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2.冷热病——边缘型人格异常
   ( 1)冷热病的表现及其危害
     边缘型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意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同时不稳定。多数冷热病患者,有令人不解的情绪反应,一会儿对人好,好得难舍难分;一会儿又不好,可以大吵大闹,而且吵过之后他并不当作一回事。严重的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明明自己好好的却突然感到好像做了什么坏事,浑身紧张起来;或者突然想到有人想害自己,使自己十分恐慌。这种异常如果严重下去,有转化成精神分裂的危险。
冷热无常的人,动辄发脾气,什么解气说什么,待脾气发过之后,往往又跟没事一样,与人相处如前。可是,常人的情感毕竟很难适应这种跳跃式的行为变化,因此,这种冷热无常的人很少能交到知心朋友。
( 2)冷热病的形成原因
     ①自幼任性。任性的性格一般是小时候父母溺爱娇宠的结果。冷热无常的行为就是任性的表现。
     ②缺乏理智。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研究中揭示,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特性。强而不平衡型的动物易激动,不易约束;强而平衡且灵活型的动物容易兴奋,较灵活;强而平衡但不灵活的型的动物难于兴奋,迟钝而不灵活;弱型的动物难于形成条件反射,容易疲劳。根据这一理论,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们设计了许多使用于人的测定方法,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体液气质学说相对照。

患冷热病的人,属于不可遏制型。但是,野马一旦被制服,也就不再撒野了。
     ③意念障碍。由于人们的意念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就不同,因此反应也不同。比如,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没当回事,有的人却看得很重。不应该在大脑中引起异常兴奋的小事,却经常兴奋不已,甚至兴奋过度,这就是意念障碍。
     有意念障碍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思维就像被某种轨道粘住一样,遇到不高兴的事,就会习惯地从坏的方面衡量别人,似乎那些看不惯的事情都是别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以致越想越生气,最后爆发脾气。
( 3)冷热病的预防和调适
     ①确立自己是群体中普通一员的观念。任性者之所以任性,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中心显要位置。于是跟着感觉走,想发脾气就发,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要想破除任性,就需要摆正自己在家庭、集体中的位置,决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
     ②加强自制力训练。边缘性人格的行为特点是放纵情感,不加约束地表达情绪冲动,所以有时发起脾气如洪水般一泄千里。其实,情绪是可以控制的。经过训练,自制力是可以增强的。当自己要发作时,首先告诫自己:“发火是愚蠢的行为”,“生理解剖发现,冲动杀人的罪犯大脑的前额部都比较平滑”,“发火是丧失理智的表现”,“上帝想让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其次用手狠狠地攥住一个纸团之类的东西,想象将所有的怨气都发在它的身上,将它攥碎。第三用指甲掐自己的虎口,以此来制怒。第四立即脱离现场。
     ③培养悔过之心。边缘性人格的人之所以随便发脾气,是因为缺乏悔过之心。这种人自己要培养悔过之心,要懂得“坏脾气是伤人的刀”,一旦控制不住,要马上悔过,并向被伤害的人赔礼道歉。有了悔过之心,下次就会注意克制和有所收敛。
     ④突破意念障碍。有意念障碍的人,将发脾气的原因归为是是别人惹着他了。因此,要学会设身处地处地想问题,学会换位想问题。克服不正确的思想方法。
     ⑤运用肌肉放松技术。
3.偏执
   ( 1)偏执的表现及其危害
     偏执性人格障碍较常见,发病率占人群的1~2%。偏执性人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狂妄型。表现为自负、傲慢、爱争辩、好斗,对权力、地位有执着的追求而又多疑过敏。另一种是退萎型。表现为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常背地里切切私语,干事偷偷摸摸而又多疑过敏。
偏执性人格的特点较为明显,综合了多种心理障碍的缺点于一身。
     ①偏执的最显著特点是多疑。对人不信任,倾向于把别人的好意或者中性态度体会成恶意,倾向于追究别人隐藏的动机而不满足于对别人的行为作常规性的评价。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笑里藏刀,指桑骂槐,杀鸡给猴看”。总认为世上好人少而坏人多。行动上过于警惕、保密,甚至采取不必要的防卫措施,想办法考验别人忠实与否。
     ②偏执的表现之二是过敏。对别人的批评、轻视、拒绝等行为,反应强烈持久。对侮辱和伤害更不能宽恕,长期耿耿于怀,甚至总想报复,也常常采取报复行为。经常担心被别人说成道德品质不好而紧张不安。对职责分工不明的环境非常不安,深怕出了问题别人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推。
     ③偏执的表现之三是非情爱性嫉妒。别人获得重视、获得荣誉时,他感到内心隐痛不安。一旦自己的地位被别人取代,会表现出强烈的怨恨或委屈,公开抱怨指责别人。不愿意与竞争者交往,对竞争者幸灾乐祸或者视为仇敌。对知识技术严格保密,生怕别人学去。好谈论别人的短处,很少或从不夸奖别人。
     ④偏执的表现之四是自我援引。倾向于把本来无关的事看作是针对自己的,如将人家的谈话、咳嗽、吐痰等看成是对自己的不满的表示。
     ⑤偏执的表现之五是偏见。偏见在这种人身上即是厌恶,且这种厌恶性是建立在根据不足的概括之上的。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顽固地认为某某坏,某某滑,并常常根据人的外貌来断定人的性格是如何不好。
( 2)导致偏执的原因
     ①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②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③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④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 3)偏执的预防和调适
     ①克服偏见。偏执的特点是偏于一点,不计其余,不看全面;偏于一时,不看过去,不看长远。因此,必须培养自己辩证的思想方法,遇事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而不是凭主观随意和某种感受。
     ②培养爱心。包括对人、对世界、对生活的爱心。
     ③重组认知结构,克服自我束缚。通过拓展自己的视野,改变原有的狭隘的自我观念。
     ④打掉深层次的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偏执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自卑。因此,必须想办法消除自卑。
   (二)学习心理障碍问题
     中小学生出现的学习心理障碍有很多,如逃学、厌学、学习动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等。
    1.逃学
( 1)逃学的表现及其危害
     逃学在中小学生中表现为:有的在上课的中途借机跑掉;有的早晨背着书包离开家,放学背着书包回来,这一天在学校以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严重的连家都不回,离家离校出走了。逃学一般男生多于女生,初中是逃学最常见的年龄段。
     逃学不仅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也干扰家庭的安宁,危害社会治安。逃学生往往会成为社会犯罪团伙的成员。
( 2)逃学的原因
      ①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是逃学的最常见原因。
      ②学习困难,觉得在学校丢脸。因为学习不好而逃学的人数最多。听不懂,学不会,还经常成为老师、同学挖苦的对象。
      ③个别学生智力超常,感到在校“吃不饱”,单调乏味。
      ④贪图享乐。
      ⑤心理性厌学。
( 3)逃学的预防和调适
      ①重塑信心和希望。
      ②补上知识的链条。包括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③反复激励与强化。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厌学
( 1)厌学的表现及其危害
      厌学是指内心厌恶学习的倾向和逃避学习的行为。表现为把学习当成负担,听课不能专心致志,老惦记着玩点什么,没有主动读书和学习的习惯。
     厌学会导致学习失败,直接影响智力发育和能力提高。人的智力有 20%以上是7~12这5年间形成的。
( 2)厌学的原因
     ①错位的价值观念。许多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所在的家庭中均存在轻视教育和轻视学习的价值观念。
     ②荒漠家庭的文化氛围。只知吃喝玩了,不思努力进取,这也是很不利于孩子学习的。
     ③教师、家长教育不当。一些望子成龙又不懂教育的家长,直接充当家庭教师和警察职务,过分唠叨,过分斥责。这不仅容易伤害孩子自尊心,还干扰了其正常的学习心理,同时使孩子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老师的作业,父母的监督成了其学习的先决条件。这种被动的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④学习障碍。首先是智力缺陷造成的学习障碍;其次是阅读障碍,处理程序有问题是不会学习
     直接原因;第三是语言逻辑能力差,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影响判断和推理,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学习的障碍会导致成绩不良,从而形成由成绩不良到厌学的恶性循环。
( 3)厌学的预防和调适
      ①培养热爱学习的习惯。
      ②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建立自我奖励制度和自我惩罚制度。
3.学习疲劳
( 1)学习疲劳的表现及其危害
     学习疲劳是指连续学习之后,学习效率下降,身心症状增加的一种心理与生理的异常状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生理疲劳。表现为大脑疲劳,外观可见其反映迟钝、动作失调、肌肉麻木、局部痉挛和头痛悲痛等。二是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躁动、忧虑、厌烦、倦怠带以及无聊等。
     学习疲劳不仅能使学习效率和成绩下降,还能引起神经衰弱、消化功能失调等慢性疾病。
( 2)学习疲劳的原因
     ①大脑疲劳积累。长期满负荷或者超负荷的脑力劳动,致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系统失调。
     ②缺乏规律的生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
     ③遭受不良刺激而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 3)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调适
     ①学会放松和积极休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运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
     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习兴趣。
     ④养成科学的用脑习惯。
   4.考试焦虑
( 1)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其危害
     考试焦虑,是面临考试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有的学生,考前失眠,甚至吃不下饭。严重的临场心率加快,呼吸加剧,多汗、尿频、头痛,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或者胡乱答卷子,早早离开考场。
     多数人面临重大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之是正常的,没有害处。但是过度考试焦虑则对对学习有极大的危害,容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干扰回忆过程,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同时,过分的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威胁较大。
( 2)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缺乏自信。
      ②把考试看得太重。
      ③期望值过高。
( 3)考试焦虑的预防与调适
      ①自信训练。第一步:把所担忧的想法逐条记在白纸上,把潜意识提高到意识水平,使个体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水平和内容。第二步:对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辨析。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该采取的态度。
      ②放松训练。
      ③系统脱敏。
      ④掌握必要的考试策略和技巧。
5.多动症
( 1)多动症的表现及其危害
     多动症有三个主要临床特征:一是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注意力集中困难,是多动症患儿突出的、持久的临床特征。患儿不能专注一件事,易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玩时,拿了这个玩具没玩一分钟,就丢下玩别的了;上课时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几分钟后就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动作。二是活动过多。身体在椅子上不停地挪动,严重的则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好与人说话,推倒别人,惹是生非或做各种怪样。当得到成人个别注意时,或从事一对一的活动时,他也能安静一会儿。三是冲动性。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先于思维,他们不经考虑就行动,这是冲动性的表现。在教室内突然喊吵,离座奔跑,抢同学东西或者袭击别人等。在集体游戏时,他们难以等待。
     多动症的三个主要临床特征常引起一系列继发性后果,如学习困难,成绩不良,大多数儿童情绪低沉,有自卑心理,有逃学、说谎、斗殴、偷窃等品行问题。
( 2)多动症的病因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有各种假说,真正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
     ①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中患本病或者其他精神疾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孪生子研究发现,单卵生子的多动症同病率达100%,而异卵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7%。
     ②脑部气质性病变。产前、产中、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如难产、早产窒息、颅内出血或宫内发育不良;产后有脑外伤,高热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一氧化碳中毒。
     ③社会心理因素。一是社会环境因素,如铅中毒。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多动症儿童血中含铅量较高。二是社会文化因素。研究发现,不少多动症患儿的家庭有喜欢高音调、快节奏和近似于噪音音乐的嗜好。当今许多电视、音响节目,充斥狂歌劲舞、打斗凶杀的场景,对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构成超强刺激,导致脑功能失调。三是教育因素。这是目前公认的儿童多动症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如放任型家庭,孩子失于教育;专制型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溺爱型家庭,养成孩子任性的习惯;相关型家庭,孩子耳濡目染。
( 3)多动症的预防和调适
     我国目前药物治疗多动症广泛采用利他林等药物。药物治疗对改善外部行为,如减少活动或增强注意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改进患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长期服用利他林会影响食欲。因此,一般是采用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逐渐取消药物。多动症的治疗要坚持以下四条原则:一是多鼓励,勤表扬,少批评,禁打骂;二是加强学习的直观性,提高患儿的学习兴趣,利用无意注意;三是个别对待,耐心引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四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规律,松紧适度。
     ①行为疗法。包括强化法、契约法、代币法、连锁法、塑造法、贴标签法、创设情境法等。在实施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多用身体接触和语言督促,对于患儿的失控行为要采取冷处理。
     ②娱乐疗法。安排唱歌、游戏等,以调整气氛,陶冶性情,在活动中给予指导,矫正行为偏差。最好将作业娱乐化,在患儿做作业时,设计一种训练程序,用指导语训练儿童控制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向患儿承诺,如果能照着做,可以得到奖励。首先让儿童观察父母或老师大声自言自语地做作业,然后在患儿做作业时,成人在旁边述说指导语,指导患儿做作业,进而让患儿自己边说指导语边做作业。例如,患儿做算术时,可以用这样的导语:现在我要做作业了,我必须认真仔细做。先抄一下题,第一道题是什么?啊!我知道了,8+3 = ,让我想想,8 + 3 = 几呢?啊——我知道了,8 + 3 = 11对了,好!……成人在一旁监督指导。
     ③饮食疗法。有研究发现,限制西红柿、苹果、橘子、人工调味品等含甲醛、水杨酸类食品的摄入,对儿童多动症有明显疗效。
     ④药物治疗。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右旋苯丙胺、匹莫林等)、三环类抗抑郁剂(丙咪嗪),咖啡因等。用以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
(三)社交障碍问题
     中小学中有社交问题的表现有很多,如忧虑、烦恼、自我评价过低、过度悲伤、神经过敏、害羞等。
1.社交恐怖
( 1)社交恐怖的表现及其危害
     社交恐怖是恐怖症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对人际交往活动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怖和回避的反应。一是逃避交际;二是表情失常;三是不敢正视对方。
     社交恐怖的危害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正常地与人共同工作和学习,让同他有生活关系的人感到不舒服。
( 2)社交恐怖的原因
     ①早期生活事件的不良刺激。
     ②缺乏独立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某些农村的孩子。
     ③弱型神经活动类型。自幼胆小。
     ④非理性的强迫观念。
     ⑤高标准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剪刀差。
( 3)社交恐怖的预防与调适
      ①宣泄疗法。凡是社交恐怖症患者,都有自幼的创伤性刺激经历,并形成内心世界深深的压抑。当患者领悟回忆了这些经历,重新认识这些事件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或者再次体验当时的那种情境和情绪以后,恐怖症就会减轻。
     ②认知领悟疗法。社交恐怖症患者,都存在着一些强制性的要求和非理性观念。如“我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人”;“宁在众人面前全不会,不在众人面前会不全”;“按照自己的心愿办事就会得罪人,得罪人就是不道德的”。这些观念,无一合理,可当事人却奉为行为准则。当他们认识不合理后,就会寻求改变,明确认识:说不好话总比哑巴强;做不好总比废物强。
     ③暴露疗法。社交恐怖的人都是预先反复设想交际时自己的窘态,对此自己又非常害怕,因此,极力回避、摆脱。结果反而被担心和焦虑下倒。暴露疗法就是偏让自己做,硬着头皮做。关键是告诉当事人;恐怖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真正做了,所担心的事并不一定发生,而且即使发生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④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疗法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放松训练;二是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三是要求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按照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脱敏或实地脱敏。
第一步:肌肉放松训练。
     第二步:建立客观干扰程度(SUD)从10到100共10个等级的恐怖反应层梯表。SUD值每增加10为一个级次。SUD为10,是干扰程度最轻的条件;SUD为100的等级是对患者干扰程度最大的事件。
序号    事件类型          客观干扰程度( SUD)
   1   和人在一起,但不和人讲话        10
   2   和小孩子讲话                    20
   3   和家人讲话                      30
   4   和好朋友讲话                    40
   5   和一般同学讲话                  50
   6   和生人讲话                      60
   7   和那些蛮横的同学讲话            70
   8   小组发言                        80
   9   班级发言                        90
   10 遭到别人当面嘲笑、非议,同他辩论 100    

     第三步:进行想象脱敏。脱敏治疗之前,先让患者调整呼吸,进行肌肉放松。进入放松状态后,请患者举起右手示意。这时,用语言描述有关情景,患者闭目凝神,每一级都要使患者进入清晰的想象。在不感到害怕时,就举手示意。这时再做两次深呼吸,缓缓地睁开眼睛。休息一会儿,轻松一下,让他谈谈感受。接着再进行下一个等级的训练。每次就诊脱敏治疗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次脱敏不超过3个等级。对于比较高的等级,每次脱敏一个等级。每次就诊时,都请患者介绍一下情况,因势利导。
     脱敏训练从最低等级开始,进行想象脱敏,与放松训练配对练习,逐级通过,直到通过最高层次的恐惧情境。每当遇到紧张,马上进行放松训练,过关以后再往下进行。
     第四步:实地脱敏。请患者将脱敏训练的内容分层次地拿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
2.抑郁
( 1)抑郁的表现及其危害
     凡以持久的心理郁闷不乐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就属于抑郁型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认识事物消极,悲观而缺乏信心;对待事物总是过分认真,缺乏灵活性,并为此而烦恼;一些微小的事情就能引起忧愁和苦恼,经常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对日常生活和娱乐都丧失了兴趣以至轻生。抑郁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抑郁的危害相当严重。它能使一个人在生理上极快地发生变化,轻则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重则导致生病,再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在美国,抑郁是15~19岁青年死亡的第二位的原因;在中国,抑郁导致自杀的青少年占自杀整个自杀人群的1/4。
( 2)抑郁的病因
     ①早期缺乏温情的爱并形成内疚感。许多抑郁的人,早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抚爱,使之缺乏心理上的安全保障感,进而因为自己的缺乏和不足,不受重视而感到内疚,转而惩罚自己,认为问题和失败都是因为自己不好,自己无权享乐。所以,抑郁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②学习的无能为力感和无助感。由于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不允许其独立闯生活,导致一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差的儿童往往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悲观失望。
     ③家庭环境不良。离异的家庭、对孩子要求高而又不善于同孩子沟通的家庭,不允许孩子失败,不允许孩子解释,孩子容易变得抑郁寡欢。
     ④病理因素。青春期女生,很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失调、食物过敏、血糖不正常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心情抑郁,精神萎靡。
( 3)抑郁的预防和调适
     对于抑郁患者,如果不属于精神病,可以通过心理调适来治疗。
     ①自杀危机干预。对于有自杀倾向的,首先要采取自杀危机干预。第一,问患者自杀的理由和没有采取行动的原因,对阻止自杀的积极因素加以强化。第二,询问患者是否考虑过其他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抑郁患者的负性认知倾向,常使他们忽略其他积极的、现实的应对方法,采取询问这种方式,有助于患者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第三,告诉患者,只要他愿意接受帮助,采取积极行动,是可以治好的。
     ②认知疗法。培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患者知道,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可以就事论事。
     ③积极与人交往。
     ④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孤僻
( 1)孤僻的表现及其危害
     孤僻,俗称不合群,是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约占5~8%。孤僻的人讨厌同别人交往,冷淡甚至冷酷,对人抱有敌意,甚至有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孤僻的人,多疑、内项、安全感差、情绪波动大,发生一点小事,他就可能怀疑周围的人别有用心,于是怒形于色,弄得别人莫名其妙。
( 2)孤僻的原因
     ①心灵受过严重伤害。害怕别人,缺乏安全感,是孤僻的人保持孤僻的重要原因。因为从小心灵受过伤害,如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的欺负、嘲笑等。不良刺激使人变得难为情,变得过分敏感,不信任别人。
     ②社会活动能力低。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和方法,他们在主动探索与人交往时曾经碰过壁,如耻笑、埋怨、训斥。多次否定性的体验,使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结果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就越孤僻。
     ③父母拒绝式的教养态度。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朋友要求过高,公开表示或者暗示孩子的朋友不好,使孩子自此失去朋友,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了寻求满足。同时,父母又专制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从小就不信任别人。
     ④气质性障碍。有些孤僻者可能隐藏着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需要到医院诊治。
( 3)孤僻的预防和调适
     ①正确认识和评价和对待他人。当人与人之间无利害冲突时,一般人都会以善待人。中小学生之间,属于纯洁的伙伴关系,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信任别人,有事可以求同学办,有话可以说给同学听,想玩可以岁大家一起玩。
     ②掌握交往的技巧。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理解人和谅解人,家里适当地准备一些好玩好用的玩具、用具等,吸引同学同你玩。还有应该知道好朋友的生日,以便在那一天给他以意想不到的问候。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同伴的倡议,尽量表示积极响应。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2891秒 查询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