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障碍 > 正文

【原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结题报告综述)

作者:河南特殊儿童培训学校 来源: 日期:2011/4/29 11:37:43 人气: 标签:
 【原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结题报告综述)

  教育科研2011-03-18 16:57:35阅读0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

  结题报告(综述)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镇级中心小学,由于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近五年来,我校留守儿童均在20%左右,而且目前仍在呈上升趋势。由于外出务工父母长期与子女隔离,交往、交流较少,这些留守儿童因而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教育,导致其在思想情绪,人际交往,个性人格和心理表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为此我们在2007年春,针对这一特殊问题,申报立项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子课题。

  在近四年的实验与再实验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了解,师生交流等形式,将逐步了解到的这些留守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和苗头进行分门别类依人建档。在最初的134名留守儿童中,竟有85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占留守儿童的60%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非留守儿童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问题共分四大类11个方面:一是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主要表现为孤僻、冷淡、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但主要集中在中低年级);二是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三是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玩游戏;四是极少数留守儿童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或私自出走,或虐待年迈的爷爷奶奶,甚至出现在爷爷奶奶饭菜里下毒的事情(好在还没毒死爷爷奶奶)。后两大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学生中。

  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实验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实验教师、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并将整个实验过程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实验中,我们通过社会宣传,学校动员,培训教师,培训家长(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以《学生心理与家长对策》为主题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印发资料,家庭走访,个别谈心,以及创办“都来关心儿童”沙龙,开通“校园之声广播”,设立“心理直通车”栏目交流,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儿童心理》手抄报和版报等一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使广大青少年在各种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锻炼。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我们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与教训的同时,适当调整实验方略,在继续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又借鉴外地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室(阳光小屋),开通了爱心电话,让学生或到阳光小屋咨询、发泄,或通过爱心电话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咨询意识和害怕同学议论自己患有心理病患,不敢到阳光小屋咨询或发泄,看到爱心电话颇受欢迎,我们又利用网络媒体组织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建立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班级QQ群和学生博客,让学生通过电话和网络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乐于在班级网络、QQ群和博客上与老师和同学以及家长交流。因为在电话与网络中交流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特别是在网上与我们实验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留言和交流时,都能敞开心扉,吐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倾诉自己的困惑和面临的困难。同时他们也及时得到了我们热心的帮助,及时化解了他们的困惑,排除了他们的困难,使其受伤的幼小心灵得到及时的抚慰,形如扭曲变形的心理及时得到矫正。对于居住在边远山区,家庭条件较差没有电话和网络的孩子,我们学校对其登记造册,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学校座机上与远在他乡的父母单独(当然,我们教师也在分机上跟听,记录,分析,对症制定干预方案)电话交流,让父母配合学校共同做孩子的干预与矫正工作。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工作取得质的飞跃,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第二次问卷调查统计我们得知:学生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不但消除了学生潜意识中的极端意识,就连原先经不住社会上那些“小混混”引诱参与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的那群“害群之马”也悬崖勒马了。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基本取得成功,于是,我们的实验与研究便按计划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是总结推广已有的研究成果,让其在实验与研究中发挥更大效益。在整个实验中,我们的实验老师和心事辅导老师先后相继写出不少有价值,有一定分量和影响力的论文、案例和随笔,受到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鉴定和认可,还有不少论文和案例在国家和省、市重点期刊上发表。如课题负责人刘勋华老师撰写的《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反思》、心理辅导教师游银菊与王文斌老师合著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集结成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表(该书统一书号为ISBN978-0896-50180-9/G·10197),实验教师(班主任)黄元清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成因与矫正个案分析》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壹等奖,并公开发表(该书统一刊号)。

  为了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一是将实验对象由留守儿童发展到全校所有学生,二是将这些获奖成果和我们的实验方案、具体作法汇编成册免费印发全镇中小学教师(240余册),为他们的实验与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案例(但也不可全单照搬),三是派实验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到下面村级小学指导实验,推广我们的成功经验。面对全镇下辖的五所管理区完小,我们先后累计下派指导教师130多人次,每学期定期举办心理辅导一次,培训村级小学心理骨干教师13人,挽救濒临失足青少年30多名,较好地让我们研究的成果在诊断和干预学生心理障碍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得到上级科研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一个周期的实验与研究,我们一致认识到:青少年正处在人格、理想、志向、兴趣、爱好的接触与形成初期,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给其营造一个温馨的、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学生和生活环境,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优雅环境的约束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会逐渐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立下宏伟的志向,就会兴趣广泛,喜好健康,就会常怀一颗健康的心理。即使当这些“幼苗”在某一个时期,遭到“病菌”的侵蚀,只要我们稍加修整,依然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通过一个周期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同时也认识到:世界上的任何事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人和事也是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也许我们今天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在某校、某人身上行之有效,但不一定运用到另一所学校或另一同学身上仍然有效。因为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万能的灵丹妙药。人的心理--尤其是幼小的儿童心理更是容易受外界影响变化的。因此,我们目前并未固守已有的经验,而是针对具体学生、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及时制定和调整干预与矫正的方略。力争获得实验与研究的最佳研究效果,让每个实验对象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常怀一颗健康心理,健康的生活,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是我们是我们实验的最终目标。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这一目标为祖国的未来和花朵整枝打叶,治病除虫,浇水施肥……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7.7344秒 查询数据库5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