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智障儿童的教育 一、蒙台梭利之前的智障儿童教育 (一) 伊塔的教育 伊塔是一名医生,由于从事对“阿维隆的野孩子”的教育,而被视为智障儿童教育的创始者,由此享有盛名。1805年以后,在巴黎国立聋哑院工作,专门从事对聋哑人的治疗与教育,直到逝世为止。 1799年末,人们在阿维隆的科努森林中,发现了一名约十一岁左右的野生少年,并将他带到巴黎,交给人类观察家协会照理,众多学者都对此非常关注。当时,著名的权威精神科医生南通人才网皮涅,将这名少年判定为“不治的白痴”,并提出“被遗弃的儿童”这个名词。 伊塔抛开了皮涅的见解,他以为,这个少年只是过着野人生活,由于被弃于社会性教育环境之外,而处于白痴状态。他相信通过适当的环境与教育,能够使他回回于文明社会,从此开始了对这个少年的教育实验。这个尝试也是对“是遗传,还是环境”这个哲学题目的挑战。 有关野孩子维克托的教育实验结果于1801年首次公布,1806年伊塔应内政大臣的要求,对野孩子其后的发展与现状作了后续报告。 伊塔对野孩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感觉性能的开发、智力的开发、情感能力的开发三个方面。其中,感觉性能的开发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受洛克、康德、卢梭等人的影响,他确信,人类的发展与观念的形成,是由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所导致。他在针对维克托的教育实验中,采取孤立各种感觉器官,并分别施以练习的措施。 伊塔所使用的感觉练习方法,受到时任国立聋哑院院长西卡尔的方法的很多启发。练习首先始于听觉,其次继之以视觉、触觉、味觉等的感觉练习。在听觉练习中,为了进步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他使用“枪声与敲胡桃壳声”等强度相差悬殊的刺激方式。其次,他在确认维克托对强度不同的声音有了知觉之后,再给他进行各种声音的比较练习。视觉练习始于进步他对日常所使用的物品的留意力及固定化的程度。然后,用模型与底座吻合的方式进步他对形体的感知。同样,还进行文字与单词的教学(在文字盘中拼排)。在维克托发生错误时,则采用重复的方式让他思考单词的字母,使他自己感受到错误所在;触觉练习则以表现“冷-热”、“粗-细”等相反刺激的方式来进行。在其它练习方面,亦有不少对我们富有启发的内容。 尽管伊塔的教育实验,在感觉练习等部分领域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却无法将维克托塑造成为一个“正常儿童”。他以为,这是失败的,并中止了以后的教育工作。但是,伊塔的教育实验在哲学上以及科学上颇受人瞩目,受到了众多赞誉。重要的是人们以为,他的教育实验揭示了“白痴儿童”教育的可能性,为后来的智障教育开拓了一条道路。 蒙台梭利智障儿童的教育(2) 时间:2010-11-3 10:33:13 点击:142 (二)塞根的教育 塞根出生于法国尼布尔省克拉姆西的一个医生家庭,被称为近代智障教育的确立者。他在酷爱卢梭著作的父亲的照料下,度过了自由的少年时期,而后在奥索尔与巴黎接受中等教育,并与父亲一样,踏上医学之途。 1837年,师于颇负盛名的伊塔的塞根,应导师之邀参与了一个“白痴”少年的教育工作。1839年,在伊塔谢世之后,他用两个人的名义发表《我们十四个月的教育实践》一文,得到了精神科医生埃斯奎洛尔(J. E. D. Esquirol)的高度评价:他开拓出“白痴儿童”的研究与教育之路。其后,塞根在彼塞托尔院与萨尔帕特里尔院从事儿童的教育,也获得很多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他将“白痴”的生理学教育体系化。1848年他完成了被誉为是“白痴大宪章”的《白痴儿童的道德性治疗、卫生以及教育》一书。 1830年至1840年,当时的法国为产业革命所波及,暴露出严重的社会题目,于是各种社会运动兴起。塞根赞同圣西门在“新***教主义”中倡导的宗教哲学的思想,将自己的教育定位为思想的社会性实践。然而,由于他不能融进1848年2月革命以后的政治社会而移民美国,并决定在此从事白痴教育的启蒙活动。 1876年,在“美国白痴及弱智者设赠医务职员协会”成立之际,塞根被选为首任会长。他在纽约市设立弱智以及身体虚弱儿童生理学学校。1880年,他于纽约走完了他献身于智障教育事业的一生。 塞根的生理学教育,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使用生理学的手段与用具,应用生理学的原理,而使力学的、感觉的、反射的、自发性的诸项性能得以发展”的手段。这是他为了使他一向信仰的三位一体学说,即“行动、智能、意志”的同一体,作为一个性能而发生作用的手段。 实际上,塞根使用了自己设计的各种用具,按照行动、智能、意志的顺序进行练习。在行动方面,他以体操等身体运动作为调整动作、身体锻炼以及手指的练习。在智能方面,他实施感觉练习、语言练习。在感觉练习方面,伊塔视听觉为第一感觉,而塞根则重视触觉。 塞根的教育对各国智障教育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后来通过蒙台梭利、狄克洛利等人的努力,它对世界的新教育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他研究生理学时所创造的教育用具,很多被蒙台梭利采纳。即使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者仍在使用,其中的塞根板等至今还是蒙台梭利教具之一。 二、 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继续并发展了伊塔与塞根的智障儿童教育方法,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具有丰富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世界各地,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广泛应用于智障儿童的教育,其成果也在不断的展现。 在这一节中,将首先叙述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教育的指导概念与治疗性概念,然后就智障儿童教育的蒙台梭利式的指导方法加以探讨。 (一)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教育的概念 1.个别性 任何儿童都具备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还兼有发展的独立性。正如每个人的容貌各有不同一样,个人发展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符合儿童的发展即应留意其独立性和个别性。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个人的发展及配合步调的自我教育得到实践,这种“个别化的教育”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体系,与智障儿童教育相吻合的。 在智障儿童中,个人之间的差距明显,而且发展的方式也因个人因素而多样化,对此必须给予关注。特别是,随着障碍的加重,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方式将成为主导,这就要求指导者不能只停留于把握障碍与发展的个别化,必须将焦点聚于符合个人的发展之上。 2. 自由与自发性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自由是指在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发性发展的过程中,对一切必要的行动不加以限制。因此,儿童能够从教材教具的选择、学习内容、时间所造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这里指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其中秩序与纪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智障儿童来说,生活上的自理,获得运动的技能、习惯、态度是由束缚迈向自由的第一步。教育指导时,指导者必须对其身心以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加以留意。 此外,蒙台梭利的自由,是引发儿童的自发性与主体性学习活动的关键。在预备好的环境里,儿童将受内在动机的引导而沉醉于自发教育之中。 智障儿童,特别是重度智障儿童,对事物爱好低落、缺乏欲看,自发性的状况人人皆知,要使他迅速回回本性的观点未免操之过急。显然,他们在由外在动机的指导转向内在动机的反应中受到限制,在阶段性的指导过程中时常表现出困难。在此时,指导者应以长期展看的眼光对待他,不要通过与其它儿童的比较来进行评价,而是要针对他自己的活动程度来评价。 3. 有预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是为了保障儿童的自由,并唤起其自发性而有计划来构建的,因此称为“有预备的环境”。在这里,教材、教具、教室空间、以及各种必须品的物质环境与指导者、儿童团体等人文环境都已经预备停当。 对智障儿童来讲,必须构建更灵活的治疗性教育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与障碍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假如治疗教育的环境只是随便堆砌教材、教具,就只能转移儿童的留意力,反而无法达成蒙台梭利教育所关注的专注力、自发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为此,有必要正确地评估每个人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预备好教育环境。 4. 自发教育 基于儿童本身的爱好,即内在动机,而进行学习活动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条件。 在蒙台梭利教育的所有阶段中,“工作是儿童的事业”,他们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完成自己”,这是蒙台梭利自发教育的观点,它的实施与儿童有无障碍毫无关系。但是,对智障儿童来说,为了引导其内在动机,还必须施加其他努力,比如,指导者要从外在动机习惯转向内在动机习惯,应以细致的步调悉心指导。 值得留意的是,即使是重度智障儿童也不会对事物一点也不感爱好,只是其爱好征兆难以把握而已。这是由于他们和健全的儿童一样,是经历发展过程的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也能显示出同样的发展变化。 5. 敏感期 处于敏感期的健全儿童所显示出来的明显发展变化,是很难在智障儿童身上发现的。然而,即使他们的发展极其缓慢,也不应该被视为不具备这种发展契机。因此,指导者捕捉这种发展契机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只要确切的加以指导,智障儿童也同样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6. 正常化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 “正常化”,在指导智障儿童时,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所谓正常化,就是使脱离发展常轨的儿童还其本来面目。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儿童能自发地、自主地集中于活动才能说得上获得正常化。 未得到正常化的儿童会丧失自发教育的能力,并很难做出教具的选择,也很难留意力集中。因此,在儿童正常化的过程中,进步“致力于活动的动机”即内在动机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指导者及四周的成人必须预备好教育环境,让儿童自发地投进到活动之中。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有障碍,因而几乎总是处于非正常化的状态。因此,为他们预备高于健全儿童需要的周边环境更为必要,这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方面,而且包括对四周的社会环境,否则将无法达到真正的正常化。 7. 趋近于真濠滨网实的教育方法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为了使儿童获得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应该使用接近现实物品的教材与教育活动。 在智障儿童教育中,接近现实的教材与设置教育环境倍受重视,这是与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相符的,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已经证实,以抽象教材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和以接近现实的“具体事物的抽象化”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相比较,后者更能符合智障儿童的特性,对他们认知能力的进步更具效果。 (二)蒙台梭利治疗教育的可能性 智障儿童教育与治疗教育进展呈密不可分的关系。治疗教育在对象与内容方面随时代发展而有变化,但其涉及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性质却始终没有改变。 治疗教育的方法因对象而异,分为治疗性探讨、治疗与教育的并行探讨、治疗即教育的探讨。治疗性探讨是以治疗行为为主而进行的探讨,是为了解决题目而以治疗为首要的任务;治疗与教育的并行探讨是在实施治疗的同时进行教育,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因素受到重视;治疗即教育的探讨的方法中,治疗性因素已经融进教育内容与方法中。 蒙台梭利起先是位医生,以后逐渐转变为教育荚冬因此她的治疗教育的探讨具有更浓厚的教育性色彩。换言之,其态度不只是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将治疗教育的重点置于实现每一名儿童的价值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在于唤起儿童为主体的活动性,培养自发性,其具体目的也是智障儿童治疗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的活动原理所夸大的以儿童为中心(Child Centered),与以患者为中心(Client Centered)的心理治疗的态度相似。换言之,这种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以主导治疗关系的儿童或患者的自发性为基础而展开,这些治疗的关系在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教育中可以看到。在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时,对每一名儿童的身心发展与障碍加以选择的同时,还应配合适当的措施与计划。 1. 从治疗教育的潮流中看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仿佛是在呼应二十世纪初叶由莫依曼(E. Meuman)、莱依(W. A. Lay)等人所进行的有关实验教育的研究活动。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虽标榜实验教育学,然而却未将治疗教育学视为第一目标。但是,应用伊塔与塞根的方法,再发展成为健全儿童的教育法而被普遍化的蒙台梭利教学法,谈到它的目的与内容却不能不提及治疗教育的要素。遗憾的是,蒙台梭利对智障儿童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纪录却未出版,不过蒙台梭利对智障儿童的指导原理,已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一书中,作为智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综合治疗教育原理,而巧妙地纪录下来,应引起特别留意。 伊塔与塞根在治疗教育的方法上重视缺陷矫正方式,例如,对缺乏留意力、集中力而进行的治疗性研究,制作能培养爱好、关心与自信的教材、教具,设置谋求身心正常化的环境等等,可以说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已赋予现代化的意味。 固然治疗教育学的先驱者海勒(H. Heuer)将塞根称为治疗教育学的鼻祖,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发展塞根的方法而加以现代化的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的智障儿童、健全儿童的统合性治疗保育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蒙台梭利的保育体系中,确立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经验的儿童群体的共同教育理念与方法,它为智障儿童、健全儿童南通热线的统合性治疗保育体系化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在海勒概念化之后的治疗教育学史中,将治疗教育学赋予特殊意义的数学家汉斯尔曼(H. lmann)、穆尔(P.Moor)亦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针对基础教育的治疗教育学应该是由蒙台梭利首先实践的。 2. 作为治疗教育的蒙台梭利教育 作为治疗教育的蒙台梭利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以儿童的爱好为中心,关心基础的教材、教具的选择,创设提升留意力、集中力与认知能力的环境,配合治疗性质的教材、教具,及设计指导方法的预备,致力于获得自立能力等。 智障儿童的教育,是要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制定教育内容。因此,获得必要的技能,形成良好的态度、习惯,反复的具体经验学习备受重视。从教育方法的观点来看,技能、态度、习惯的获得与形成既是目的,又成为评价的依据。 然而,在作为治疗教育的蒙台梭利教育中,技能的获得是结果,在获得的过程中“南通生活网身心性能”的改善是关键。例如,在以往的教育中“穿线”这一项技能既是目的,又是结果。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为了学会穿线,必须获得眼睛与手的协调、肌肉运动的控制等方面的改善。 目前,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学对象有多样化的趋势,仅依靠过往进行的反复经验学习的方式已无济于事,治疗教育的程序化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对这种现象,蒙台梭利的治疗教育方法则富有启发性的意义。 蒙台梭利治疗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肌肉运动练习(包含日常生活的练习)、感觉练习、语言练习等。 日常生活的练习在蒙台梭利教育中自成一个体系,但其中也考虑了肌肉运动的治疗教育性观点。能改善肌肉运动性能的体操活动,与语言形成密切相关的呼吸及唇舌的体操活动也是具有治疗意义的。 在蒙台梭利教育的治琳瑰系中,感觉性能的改善最具特色。有人指出,对智障儿童的治疗性指导上,与肌肉运动或语言性能相比较,感觉性能的题目显然比较少。需要指出的事,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并未停留在感觉性能的改善阶段,而是以感觉学习的构成体系作为智力学习的桥梁,亦称之为治疗性感觉学习。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感觉教育是应给予高度重视的教育课题。由此,不禁想起一位先驱者所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感觉是获得知识的路径。” 其次,蒙台梭利的语言练习与其说是对语词障碍的探讨,不如说是对语言形成方法的探讨。换言之,语言练习是基于感觉经验而完成的。它与言语对象的概念形成连结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关系。具体而言,语言练习可通过从感觉经验获得的概念——通过感觉熟悉事物赋予名称和语言概念化的过程而得到实现。 作为对肌肉运动练习、感觉练习、语言练习等的基础,对每一名儿童的行为环境(心理环境)应加以考虑。尽管蒙台梭利教育的重点放在环境的构成上,但是就智障儿童而言,它更应该是谋求身心适应的治疗环境。假如要以智障儿童为主体,设置具有安全感的行为环境是不可缺少的,适宜的环境可为身心的***发展奠定治疗教育的基础。 固然蒙台梭利特别重视每一名儿童的行为、治疗环境的因素,以促使自我教育成为可能,但是,要以此来解决智障儿童的所有题目却不是现实的。尽管把蒙台梭利教育作为治疗教育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题目,然而蒙台梭利体系所显示出来的构想,似乎更应活用于当今智障儿童的治疗教育中。 (本文系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123下一页 [热门]古代贵族婚嫁礼节必须要的六个程序〔六礼〕 [热门]老家的婚嫁习俗 [热门]光明正大的家庭婚姻变奏 [原创]北京一建筑公司经理犯受贿等三宗罪被起诉 [推荐]花茶的搭配 |
马丽 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原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曈心心理诊室创始人,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心理科特聘专家,郑州同心园康复中心技术督导
一、专业擅长:擅长各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青少年叛逆厌学,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北京 宣武医院,武汉心理医院,中德心理医院、河南省精神病院多次进修学习。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及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深层动力学心理治疗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前行有声—医生、患者、心理分析》。
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国控东宸
18336006977(陈老师)
郑州市二七区中原东路康复中街交叉口
13838578553(韩老师)
郑州荥阳市高村乡青少年心理疗愈基地
15737155809(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