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障碍 > 正文

学习障碍儿童的治疗方法

作者:shunzi 来源: 日期:2011/5/26 18:09:48 人气: 标签:
   定义: 严格意义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篇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十种人格障碍类型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强迫型人格障碍

  6、自恋型人格障碍

  7、边缘型人格障碍

  8、表演型人格障碍

  9、回避型人格障碍

  10、依赖型人格障碍

  三类

  以上几种又可以分为三类:

  A类——特点:奇特或怪异

  包括偏执型、分裂型、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

  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C类——特点:焦虑或恐惧

  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迄今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异常人格也可以由疾病造成,主要是脑额叶的疾病(如脑外伤、脑炎等),精神分裂症也可以出现人格障碍症状,也可能是额叶功能障碍所致。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2、、脑发育因素: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Williams发现常有攻击行为的男人中,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网状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3、染色体异常

  47XYY综合症和47XXY综合症患者中有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也非常高。

  二、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

  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教养或父母的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Patridge强调病态社会的不良影响,他认为健康的社会是避免发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恶劣的社会风气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家庭教育失当

  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专制、忽视、溺爱和放纵可以影响子女的人格发育,导致人格障碍

  3、心理因素

  幼年失去母爱或父母死亡或遭受其他精神创伤也可影响儿童的个性的发育。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边缘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以行为目的是吸引他人同情和注意。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七、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八、回避型人格障碍: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九、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十、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类以过分需要照顾有关的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过度依赖他人,而构成这种自我淡化的原因是对遭遗弃的害怕。 随年龄增长,幸免有逐渐趋向缓和的倾向。Tolle发现人格障碍的病程经过不一致,约1/3发生社会退缩和不断增长的不正常;1/3在适应环境能力方面有轻度改善;1/3的精神活动仍有部分受损。Whiteley指出有下列情况者预后良好:①既往在学校学习成绩良好者;②既往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者;③伴有情感体验能力者;④参与其所属社区各项活动者。也有报告:到晚年因暴力和自杀而亡者较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二版》中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要符合下述三项:

  1.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表现在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性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

  3.其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会适应不良。

  二、严重程度标准

  符合下述两项之一:

  1.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2、主观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标准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现年18岁以上。

  四、排除标准

  人格障碍不是由下列疾病引起:

  1、严重躯体疾病;

  2、脑器质性疾病;

  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4.严重的或灾难性精神刺激。 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

  一、药物治疗: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

  二、精神治疗:在精神支持性治疗基础上的行为治疗,或通过参加治疗性团体(又称治疗性社会)组织的活动以控制和改善其偏离的行为。

  三、精神外科治疗: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实践证明: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和锻炼,适当的劳动对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是有益的,处罚很少见效。提高素质和改善环境是预防人格障碍的主要措施,也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工作。 人格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但治疗的主要目标不是试图在短期内改变患者的人格模式,而是帮助患者寻求到一种与自己的人格特点冲突较小的生活途径,这样便可以减少患者由于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所产生的痛苦,以及减少患者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麻烦,处理得当,随着时间患者人格的某些异常部分就会得到修正。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自恋型人格障碍---表现特征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自恋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

  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3438秒 查询数据库26次